高中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1. 自身教育实践体会 | 第10页 |
2. 时代发展的需求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的对象和思路 | 第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五)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 有关支架式教学内涵的研究 | 第12-13页 |
2. 有关支架式教学特征的研究 | 第13-14页 |
3. 有关支架式教学操作步骤的研究 | 第14页 |
4. 有关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应用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一、支架式教学概说 | 第16-23页 |
(一) 支架的内涵 | 第16页 |
(二) 支架式教学的内涵 | 第16页 |
(三) 支架式教学的来源 | 第16-17页 |
(四)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7页 |
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7页 |
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页 |
(五) 支架式教学的表现形式 | 第17-23页 |
1. 问题支架 | 第18-19页 |
2. 图表(图像)支架 | 第19-20页 |
3. 范例支架 | 第20-23页 |
二、支架式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实践 | 第23-31页 |
(一) 教育名家的“支架式教学” | 第23-26页 |
1. 于漪-----文体要素教学 | 第23-24页 |
2. 钱梦龙——“定向提问” | 第24-25页 |
3.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 第25-26页 |
(二) 笔者自身的语文教育实习 | 第26-31页 |
1. 诗词教学 | 第27-28页 |
2. 文言文教学 | 第28页 |
3. 小说教学 | 第28-31页 |
三、语文支架式教学应用的策略 | 第31-37页 |
(一) 基于学情,搭建支架 | 第31-32页 |
(二)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 第32-33页 |
(三) 独立探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 第33-34页 |
(四) 协作学习,交流互动 | 第34-36页 |
(五) 效果评价,及时反馈 | 第36-37页 |
四、语文支架式阅读教学的反思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书目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