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引言 | 第7-10页 |
(一) 问题来源 | 第7页 |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8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 文学文本解读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8-9页 |
2. 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文本解读研究 | 第9页 |
3. 高中古代诗歌文本解读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一) 文本与文本解读 | 第10页 |
(二) 古代诗歌文本解读 | 第10-11页 |
三、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现状与成因探究 | 第11-15页 |
(一)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现状探究 | 第11-13页 |
1. 文本解读脱离文本 | 第11-12页 |
2. 文本解读层次浅,形式单一 | 第12页 |
3. 文本解读缺乏审美意识 | 第12-13页 |
(二)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现状的成因探究 | 第13-15页 |
1. 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 | 第13-14页 |
2. 学生知识水平的缺憾 | 第14-15页 |
3. 教学方式的固定化 | 第15页 |
四、《一剪梅》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分析 | 第15-21页 |
(一) 《一剪梅》阅读教学中的文字解读 | 第16页 |
(二) 《一剪梅》阅读教学中的文章解读 | 第16-18页 |
(三) 《一剪梅》阅读教学中的文学解读 | 第18-19页 |
(四) 《一剪梅》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解读 | 第19-20页 |
(五) 《一剪梅》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总结 | 第20-21页 |
五.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策略 | 第21-29页 |
(一) 回归文本,细读语言层面 | 第21-23页 |
1. 学生方面 | 第21-22页 |
2. 教师方面 | 第22-23页 |
(二) 多层次分析,探究文章层面 | 第23-26页 |
(三) 深入解读,思考文学层面 | 第26-28页 |
(四) 关注审美,升华文化层面 | 第28-29页 |
六、教学实践的反思 | 第29-33页 |
(一) 教师方面 | 第29-31页 |
1.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 | 第29-30页 |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 第30-31页 |
(二) 教学方面 | 第31-33页 |
1. 古代诗歌文本语言和内容结构兼容并蓄 | 第31-32页 |
2. 古代诗歌的教学解读应更加关注审美要素 | 第32页 |
3. 文本解读的合宜性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附录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