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一)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破解教师教育发展瓶颈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教师教育治理视域建构的急迫性 | 第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教师教育 | 第14-15页 |
(二)治理 | 第15页 |
(三)教育治理 | 第15页 |
(四)教师教育治理 | 第15-16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一)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 | 第17-19页 |
(二)有关治理的研究 | 第19-21页 |
(三)有关教育治理的研究 | 第21-22页 |
(四)有关教师教育治理的研究 | 第22-24页 |
(五)总结 | 第24-25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5页 |
六、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5-27页 |
(一)研究内容创新 | 第25-26页 |
(二)研究视角创新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27-28页 |
(一)治理的兴起 | 第27页 |
(二)治理的内涵 | 第27-28页 |
二、教育治理理论 | 第28-29页 |
三、公共性理论 | 第29-30页 |
四、教师教育治理理论构建 | 第30-32页 |
(一)教师教育治理理念 | 第30页 |
(二)教师教育治理结构 | 第30-31页 |
(三)教师教育治理方式 | 第31页 |
(四)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教师教育治理历程 | 第32-41页 |
一、集中统一实施 (1949-1957 年) | 第32-33页 |
二、地方分散实施(1958-1963 年) | 第33-34页 |
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63-1966 年) | 第34页 |
四、地方直接管理(1966-1976 年) | 第34页 |
五、恢复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77-1985 年) | 第34-35页 |
六、向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过渡(1985 年-90 年代末) | 第35-36页 |
七、统一领导,分级管理(21 世纪初中期) | 第36-41页 |
第四章 教师教育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9页 |
一、教师教育治理理念上的偏差 | 第41页 |
二、教师教育治理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发挥不足 | 第41-45页 |
(一)“政府导向”与教师教育治理危机 | 第42-43页 |
(二)“市场导向”与教师教育治理危机 | 第43-45页 |
三、教师教育治理方式——过于集权的倾向 | 第45页 |
四、教师教育治理机制不健全 | 第45-49页 |
(一)教师教育治理“管”的机制 | 第45-46页 |
(二)教师教育治理“办”的机制 | 第46-47页 |
(三)教师教育治理“评”的机制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教师教育治理的视域建构 | 第49-60页 |
一、教师教育治理理念 | 第49页 |
二、教师教育治理结构:多元合作、民主制衡 | 第49-55页 |
(一)政府、教师教育举办机构和社会的角色配置 | 第49-50页 |
(二)“多元合作、民主制衡”范式下政府、教师教育举办机构和社会的角色 | 第50-55页 |
三、教师教育治理方式:分权和集中相结合 | 第55页 |
四、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 第55-60页 |
(一)教师教育治理“管”的机制——政府主导、三元主体、分工合作 | 第55-56页 |
(二)教师教育治理“办”的机制 | 第56-58页 |
(三)教师教育治理“评”的机制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