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食用菌概述 | 第14-16页 |
·食用菌的生物学分类 | 第14页 |
·中国食用菌种质资源 | 第14页 |
·食用菌的有效成分分析 | 第14-15页 |
·食用菌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蟹味菇概述 | 第16-18页 |
·蟹味菇简介 | 第16-17页 |
·蟹味菇的营养价值 | 第17页 |
·蟹味菇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常用烹饪方式对蔬菜品质的影响 | 第18-27页 |
·烹饪对蔬菜感官品质的影响 | 第18-19页 |
·烹饪对蔬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19-27页 |
·烹饪对食用菌品质的影响 | 第27页 |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7-30页 |
·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不同烹饪温度和时间对菌菇煲品质的影响 | 第30-48页 |
·前言 | 第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原料及烹饪处理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7页 |
·不同烹饪温度及时间对菌菇煲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不同烹饪温度及时间对菌菇煲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烹饪温度及时间对菌菇煲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烹饪温度及时间对菌菇煲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6-46页 |
·不同烹饪温度及时间对菌菇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不同烹饪温度及时间对菌菇煲中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三章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营养、风味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48-59页 |
·前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48页 |
·试验仪器 | 第48页 |
·原料处理 | 第48-49页 |
·烹饪过程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2-56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56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菌菇煲中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不同烹饪方式对蟹味菇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品质的影响 | 第59-70页 |
·前言 | 第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59页 |
·试验仪器 | 第59-60页 |
·原料处理 | 第60页 |
·贮藏过程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9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64-67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不同贮藏条件对菌菇煲微生物的影响 | 第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微波复热对菌菇煲品质的影响 | 第70-76页 |
·前言 | 第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70页 |
·试验仪器 | 第70-71页 |
·微波复热处理 | 第71页 |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复热对菌菇煲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72页 |
·复热对菌菇煲多糖含量的影响 | 第72-73页 |
·复热对菌菇煲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73页 |
·复热对菌菇煲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73页 |
·复热对菌菇煲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复热对菌菇煲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