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母语为英语者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习得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前言第9-15页
   ·研究对象、目的、意义及方法第9-10页
     ·研究对象第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页
     ·研究方法第9-10页
   ·选题原因和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0页
     ·选题原因第10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0页
   ·国内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研究综述第10-12页
     ·结构助词“的”的研究综述第10-11页
     ·结构助词“地”的研究概况第11-12页
     ·结构助词“得”的研究概况第12页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偏误研究现状第12-13页
   ·语料基本情况第13-15页
第2章 结构助词“的”、“地”、“得”历史演变和运用区别第15-23页
   ·结构助词“的”的历史演变第15-17页
   ·结构助词“地”的历史演变第17页
   ·结构助词“得”的历史演变第17-19页
   ·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区别第19-23页
     ·结构助词“的”的用法第19-20页
     ·结构助词“地”的用法第20页
     ·结构助词“得”的用法第20-21页
     ·“的”、“地”、“得”的运用区别第21-23页
第3章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结构助词“de”偏误类型及分析第23-37页
   ·关于偏误的理论第23-27页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结构助词“de”偏误类型第27-37页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偏误类型第28-31页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结构助词“地”偏误类型第31-33页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结构助词“得”偏误类型第33-37页
第4章 偏误原因探讨第37-41页
   ·主观方面原因第37-38页
     ·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第37页
     ·习得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第37-38页
     ·学习动机第38页
   ·客观方面原因第38-41页
     ·语言习得者的母语背景第39页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第39-40页
     ·教材因素第40页
     ·本体研究的局限第40-41页
第5章 对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教学建议第41-45页
   ·要端正对待偏误的态度第41页
   ·重视结构助词的教学与教材的安排第41-42页
   ·重视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运用第42-43页
     ·直观法第42页
     ·替换法第42-43页
   ·纠正学生不当的学习方法第43-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语的“NはN”与汉语的“N是N”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安阳市街道名称的语言和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