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图目录第12-13页
表目录第13-14页
1 前言第14-28页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4-17页
     ·研究背景第14-16页
       ·从网上学习到混合式学习第14-15页
       ·从面对面的协作学习到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第15-16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教学模式的改革第16页
       ·教学现状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6页
     ·国内外关于协作学习的研究第17-21页
       ·对协作学习定义的研究第17-18页
       ·对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第18-19页
       ·对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第19-21页
       ·对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第21页
     ·国内外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第21-24页
       ·对混合式学习定义的研究第21-23页
       ·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与实践的研究第23-24页
     ·国内外关于混合式协作学习的研究第24-26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6页
     ·研究目的第26页
     ·研究意义第26页
       ·理论意义第26页
       ·实践意义第26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6-28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28页
2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基本概述第28-32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概念界定第28-30页
     ·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第28页
     ·学习活动第28-29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概念界定和构成要素第29-30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概念界定第29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第29-30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优势及特点第30-32页
     ·交互方式的互补第31页
     ·学习环境的融合第31-32页
3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第32-37页
   ·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第32-33页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第33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33-34页
   ·学习动机理论第34-35页
   ·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 S)第35-37页
4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设计第37-51页
   ·学习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第37-38页
     ·活动任务或主题设计第37-38页
     ·活动基本流程和步骤第38页
     ·活动监管规则第38页
     ·活动评价规则第38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设计原则第38-40页
     ·混合性原则第39页
     ·“双主”原则第39页
     ·学习目标导向原则第39-40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前端分析第40-44页
     ·学习者个体特征分析第40-41页
     ·学习对象分析第41-43页
     ·BCL的环境分析第43页
       ·课堂学习环境分析第43页
       ·网络学习环境分析第43页
     ·学习活动小组组织策略第43-44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第44-51页
     ·课堂协作活动与网络协作活动设计第45-49页
       ·课堂协作活动设计第45-46页
       ·网络协作活动设计第46-47页
       ·混合式协作活动设计第47-49页
     ·活动评价第49页
     ·活动成果分享第49-50页
     ·课程总结性评价第50-51页
5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实施第51-79页
   ·实施对象分析第51-53页
   ·《多媒体技术》课程分析第53-54页
   ·课程实施环境分析第54-55页
     ·多媒体教室第54页
     ·实验专用机房第54-55页
     ·网络学习平台环境第55页
   ·课程协作学习小组组织第55-56页
   ·基于BCL的学习活动的实施第56-67页
     ·课程第二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具体实施第56-62页
       ·课程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第56-58页
       ·课程第二章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第58-62页
     ·课程第四章-“音频媒体及应用”的具体实施第62-67页
       ·课程第四章教学目标分析第62-63页
       ·课程第四章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第63-67页
   ·实施效果检验第67-79页
     ·课程后测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第67-76页
       ·课程后测问卷组成第67-68页
       ·样本采集第68页
       ·调查的基本结果第68-76页
     ·实验学生访谈及结果分析第76页
     ·实验结果检验结论第76-79页
6 结束语第79-81页
   ·研究总结第79-80页
   ·研究不足之处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附录第85-90页
 附录一第85-87页
 附录二第87-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教学视频病理库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研究--以教学语言技能为例
下一篇:外国来华教育学者与中国教育学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