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冷却肉的概况 | 第8页 |
·微生物多样性对肉品品质的影响 | 第8-11页 |
·微生物的影响 | 第8页 |
·肉品自身特性 | 第8-9页 |
·内外在影响因素 | 第9-11页 |
·冷却肉新鲜度测定方法 | 第11页 |
·预测微生物学概况 | 第11-13页 |
·预测微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食品货架期的预测 | 第13页 |
·存在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不同气体比例下气调包装冷却猪肉品质变化 | 第14-30页 |
·前言 | 第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材料 | 第1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4-15页 |
·方法 | 第15-16页 |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8页 |
·感官变化 | 第17-18页 |
·微生物的变化 | 第18-21页 |
·肉色的变化 | 第21-22页 |
·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 第22-23页 |
·pH的变化 | 第23-24页 |
·电导率的变化 | 第24页 |
·气味的变化 | 第24-2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 第30-39页 |
·前言 | 第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材料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各品质指标变化的主成分分析 | 第31-36页 |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主要品质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气体比例优化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9-49页 |
·前言 | 第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不同温度假单胞菌生长曲线 | 第41-43页 |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假单胞菌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及统计指标 | 第43页 |
·气体比例对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气体比例的优化 | 第44页 |
·气体比例优化组合的对比验证结果 | 第44-4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货架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 第49-57页 |
·前言 | 第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材料 | 第49页 |
·方法 | 第49-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假单胞菌腐败限量Ns的确定 | 第51-52页 |
·气调包装冷却猪肉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ABSTRACT | 第64-66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6页 |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