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永生有限公司员工流失原因与对策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6页 |
2 阜新永生有限公司员工流失现状 | 第16-25页 |
·阜新永生有限公司简介 | 第16-17页 |
·公司人力资源现状 | 第17-18页 |
·年龄结构 | 第17页 |
·文化结构 | 第17-18页 |
·职称结构和技能等级结构 | 第18页 |
·岗位分布结构 | 第18页 |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第18-19页 |
·招聘策略 | 第18-19页 |
·培训策略 | 第19页 |
·薪酬策略 | 第19页 |
·绩效考核 | 第19页 |
·员工流失现状 | 第19-23页 |
·员工流失率逐年上升 | 第20页 |
·流失员工呈年轻化趋势 | 第20-21页 |
·专科层次员工流失率较高 | 第21页 |
·核心员工流失率高 | 第21-22页 |
·人才梯队日益断层化 | 第22页 |
·员工主要流向竞争对手 | 第22-23页 |
·员工流失对阜新永生有限公司的影响 | 第23-25页 |
·员工离职造成成本增加 | 第23-24页 |
·工作绩效明显降低 | 第24页 |
·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 第24页 |
·企业的经营受到损害 | 第24-25页 |
3 阜新永生有限公司员工流失成因调查及分析 | 第25-37页 |
·员工流失的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勒温的场论 | 第25页 |
·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6页 |
·马奇和西蒙模型 | 第26-27页 |
·员工流失问题的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基本研究方法 | 第27页 |
·离职员工访谈 | 第27-29页 |
·在职员工满意度分析 | 第29-32页 |
·阜新永生有限公司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社会因素 | 第32-33页 |
·企业因素 | 第33-35页 |
·个人因素 | 第35-37页 |
4 阜新永生有限公司员工流失的对策研究 | 第37-47页 |
·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 第37-41页 |
·理念引导: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 第37页 |
·组织保障: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 | 第37-38页 |
·制度保障:规范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岗位保障:完善晋升、轮岗和岗位淘汰机制 | 第39-40页 |
·技术保障:以胜任素质模型为依据 | 第40页 |
·信息保障: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 第40-41页 |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 第41-42页 |
·完善工作分析,实施岗位评价 | 第41页 |
·以激励为导向,合理设计方案 | 第41-42页 |
·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 | 第42-44页 |
·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42-43页 |
·员工成长沟通 | 第43页 |
·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 | 第43-44页 |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 | 第44-46页 |
·注重事前预防 | 第44-45页 |
·及时离职面谈 | 第45页 |
·关系维护 | 第45页 |
·分析改进 | 第45-46页 |
·员工流失对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47页 |
·离职员工访谈及在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可信度分析 | 第46页 |
·对策提出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页 |
·对策实施的可行性归纳分析 | 第46-4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7页 |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A 访谈问题提纲 | 第50-51页 |
附录B 员工满意度问卷调查 | 第51-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5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