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2-14页 |
| 縮略词表 | 第14-15页 |
| 1 引言 | 第15-30页 |
| ·马业发展 | 第15-16页 |
| ·酸马奶介绍 | 第16-22页 |
| ·酸马奶酿制 | 第17-18页 |
| ·酸马奶酿制注意事项 | 第18-19页 |
| ·酸马奶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 第22-24页 |
| ·宏转录组学简介 | 第24-29页 |
| ·宏基因组学 | 第24-25页 |
| ·宏转录组学 | 第25-27页 |
| ·宏转录组学的技术流程 | 第27-29页 |
|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30页 |
| 2 试验一 酸马奶制作及理化指标测定 | 第30-40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酸马奶酿制 | 第31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31-3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 ·pH值变化 | 第32页 |
| ·总蛋白质与脂肪 | 第32-33页 |
| ·乳糖 | 第33页 |
| ·有机酸 | 第33-34页 |
| ·氨基酸 | 第34-35页 |
| ·脂肪酸 | 第35-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本章结论 | 第39-40页 |
| 3 试验二 不同发酵时期酸马奶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 ·序列丰度和多样性分析 | 第43-46页 |
| ·基于门属水平的不同发酵时期酸马奶细菌构成的研究 | 第46-47页 |
|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不同时间点酸马奶细菌群落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核心细菌群分析 | 第48-50页 |
| ·讨论 | 第50-54页 |
| ·本章结论 | 第54页 |
| 4 试验三 宏转录组数据库的建立、功能注释及代谢通路分析 | 第54-66页 |
| ·引言 | 第54-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 ·RNA样品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 第58页 |
| ·测序产量统计 | 第58-60页 |
| ·De novo序列组装结果 | 第60-61页 |
| ·蛋白数据库比对结果 | 第61页 |
| ·GO功能分类 | 第61页 |
| ·COG功能分类 | 第61-62页 |
| ·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62-64页 |
| ·讨论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试验四不同发酵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66-73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分析方法 | 第66-68页 |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方法 | 第67-68页 |
|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方法 | 第6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68页 |
|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 第68-69页 |
|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第69-70页 |
| ·讨论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6 结论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3页 |
| 附录 | 第83-114页 |
| 作者简介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