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问题提出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33页 |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概念 | 第16页 |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6-21页 |
·个人因素 | 第16-19页 |
·症状本身的特点 | 第17页 |
·求助者的特点 | 第17-19页 |
·家庭、社会文化因素 | 第19-20页 |
·咨询工作者的因素 | 第20页 |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测量 | 第20-21页 |
·心理疾病污名 | 第21-26页 |
·污名影响的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 | 第22-23页 |
·修正的标签理论 | 第23-24页 |
·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 | 第24-26页 |
·社会认知模型 | 第24页 |
·公众污名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 第24-26页 |
·自我污名的影响及相关研究 | 第26页 |
·复原力 | 第26-30页 |
·复原力(Resiliency)的概念 | 第27页 |
·复原力模型的建构 | 第27-30页 |
·起步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 | 第28页 |
·快速发展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弹性过程和生态系统 | 第28-29页 |
·新视野期——积极心理学与心理能量 | 第29页 |
·国内研究 | 第29-30页 |
·心理疾病污名、复原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 第30-32页 |
·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复原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 第31-32页 |
·心理疾病污名、复原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关系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研究问题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34页 |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研究工具 | 第34-35页 |
·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 | 第34页 |
·大学生复原力量表 | 第34-35页 |
·心理疾病污名感受量表(短版) | 第35页 |
·统计方法 | 第35页 |
·研究步骤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与分析 | 第36-39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36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36-38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与分析 | 第39-41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39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大学生复原力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与分析 | 第41-43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41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42-43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复原力、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心理疾病污名、复原力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复原力对心理疾病污名的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心理疾病污名与复原力各因子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复原力作为调节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9-55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讨论 | 第49-50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上的差异讨论 | 第49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讨论 | 第49-50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在年级上的差异讨论 | 第50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讨论 | 第50-51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性别上的差异讨论 | 第50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讨论 | 第50-51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在年级上的差异讨论 | 第51页 |
·大学生复原力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讨论 | 第51-53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性别上的差异讨论 | 第51-52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专业类别上的差异讨论 | 第52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年级上的差异讨论 | 第52-53页 |
·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复原力、心理疾病污名之间的相关关系讨论 | 第53页 |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复原力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的回归分析讨论 | 第53-54页 |
·大学生复原力在心理疾病污名与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6页 |
第7章 总结与建议 | 第56-57页 |
·组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心理健康活动 | 第56页 |
·加强专业心理帮助服务宣传,提高心理求助效能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