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红枣的营养及利用现状 | 第11页 |
·粉状制品的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微波干燥原理及优势 | 第12-13页 |
·既往研究 | 第13-16页 |
·红枣方便制品的研究状况 | 第13页 |
·粉状食品的微波干燥研究 | 第13-14页 |
·食品的介电特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食品的物理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红枣的微波干燥粉末化研究 | 第17-35页 |
·引言 | 第1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 | 第1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7-18页 |
·原料的基本成分测定 | 第18-19页 |
·实验样品的制备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理论解析 | 第19-2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0-33页 |
·铺料厚度对微波薄层干燥速率影响 | 第20-23页 |
·微波功率对微波薄层干燥速率影响 | 第23-25页 |
·铺料厚度对微波薄层干燥升温特性影响 | 第25-27页 |
·微波功率对微波薄层干燥升温特性影响 | 第27-29页 |
·微波干燥条件下实验样品的水分比 MR 曲线 | 第29-32页 |
·微波干燥模型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红枣浆实验样品的介电特性研究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3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6-42页 |
·频率、温度与红枣浆的介电特性值(ε′、ε″)的关系 | 第36-39页 |
·不同温度下红枣浆的穿透深度 | 第39-41页 |
·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热风与微波干燥特性的比较研究 | 第44-63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4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4-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6-61页 |
·铺料厚度对热风薄层干燥速率影响 | 第46-48页 |
·热风温度对热风薄层干燥速率影响 | 第48-50页 |
·铺料厚度对热风薄层干燥升温特性影响 | 第50-52页 |
·热风温度对热风薄层干燥升温特性影响 | 第52-54页 |
·热风干燥条件下红枣浆样品的水分比 MR 曲线 | 第54-57页 |
·热风干燥模型分析 | 第57-58页 |
·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特性对比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红枣粉干燥特性的研究 | 第63-74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材料与样品制备 | 第6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6-72页 |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红枣粉正交实验结果 | 第66-69页 |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红枣粉最优组干燥特性 | 第69-72页 |
·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红枣粉最优组干燥模型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4-76页 |
·本文结论 | 第74-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