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L-脯氨酸的应用及生产现状 | 第9-11页 |
·L-脯氨酸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9-10页 |
·L-脯氨酸在工业及农业领域的应用 | 第10页 |
·L-脯氨酸的生产现状 | 第10-11页 |
·L-脯氨酸生产菌株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L-脯氨酸在传统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基因工程育种在 L-脯氨酸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L-脯氨酸的发酵生产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发酵培养基优化 | 第13-15页 |
·补料分批发酵 | 第15页 |
·L-脯氨酸的提取工艺 | 第15页 |
·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立题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9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17页 |
·培养基与培养方法 | 第17-18页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培养方法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 第18-19页 |
·主要生化试剂 | 第18页 |
·L-脯氨酸定性检测试剂配制 | 第18页 |
·L-脯氨酸定量检测试剂配制 | 第18页 |
·氨苄抗生素的配制 | 第18-19页 |
·溶菌酶溶液的配制 | 第1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9页 |
·发酵参数的测定 | 第19-20页 |
·菌种活化及种子培养 | 第20-21页 |
·菌种 16S rDNA 的鉴定 | 第21-23页 |
·生理生化性质研究 | 第23-24页 |
·诱变筛选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紫外诱变 | 第25-26页 |
·亚硝基胍诱变 | 第26页 |
·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第26-27页 |
·5 L 罐分批补料发酵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53页 |
·菌株 JNPP-1 的鉴定 | 第29-31页 |
·菌株 JNPP-1 的形态表征 | 第29页 |
·JNPP-1 的生理生化性质的研究 | 第29-30页 |
·JNPP-1 遗传标记的研究 | 第30-31页 |
·菌株 JNPP-116S rDNA 基因的获得 | 第31页 |
·菌株 JNPP-116S rDNA 基因的测序及比对 | 第31页 |
·JNPP-1 复合诱变筛选及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31-35页 |
·高产菌株筛选培模型的确定 | 第31-32页 |
·JNPP-1 的复合诱变及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2-35页 |
·出发菌株与高产菌株发酵参数的比较 | 第35页 |
·高产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35-45页 |
·碳源种类及其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35-36页 |
·氮源种类及其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36-38页 |
·K2HPO4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38-39页 |
·MgSO4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39页 |
·谷氨酸钠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39-40页 |
·生物素及硫胺素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40-41页 |
·轻质碳酸钙添加浓度的选择 | 第41页 |
·装液量的选择 | 第41-42页 |
·初始发酵 pH 的选择 | 第42页 |
·正交设计 | 第42-45页 |
·补料分批发酵合成 L-脯氨酸的研究 | 第45-53页 |
·初始葡萄糖添加浓度对 L-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 第46-47页 |
·初始谷氨酸添加浓度对 L-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 第47-48页 |
·补料分批培养生产 L-脯氨酸的发酵过程 | 第48-52页 |
·不同培养方式下 L-脯氨酸生产情况的比较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附录 2:细菌 JNPP-1 的 16S rDNA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