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调查概况 | 第14-18页 |
一、 样本构成 | 第14-16页 |
二、 问卷设计 | 第16-17页 |
三、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17-18页 |
第三章 调查数据分析与调查结论 | 第18-37页 |
一、 同住子女具有较强的求知意愿,积极要求向上 | 第18-21页 |
二、 同住子女的社会认同尚未成型,人生目标单一 | 第21-22页 |
三、 同住子女尚对交友的认识还不成熟 | 第22-25页 |
四、 同住子女在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方面形成了较好的道德情感 | 第25-27页 |
五、 同住子女对金钱、人生偶像等的认识产生偏离 | 第27-28页 |
六、 部分同住子女在心理上存在一定障碍,意志较差 | 第28-29页 |
七、 部分同住子女在价值观方面发生扭曲和错位 | 第29-31页 |
八、 同住子女学习态度和习惯较好,并乐于融入城市 | 第31-33页 |
九、 同住子女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 第33-34页 |
十、 同住子女知、行存在明显差距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同住子女思想品德教育改进对策 | 第37-42页 |
一、 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提高针对性 | 第37-38页 |
二、 思想品德课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第38-39页 |
三、 教师与同住子女经常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自信 | 第39页 |
四、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 第39-40页 |
五、 学校要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