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历史渊源 | 第8-13页 |
第一节 河北梆子的历史渊源 | 第9-10页 |
第二节 豫剧的历史渊源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唱腔的旋律结构、唱词、唱法比较 | 第13-34页 |
第一节 唱腔的旋律结构规律 | 第13-26页 |
一、 河北梆子唱腔的旋律结构规律 | 第13-18页 |
二、 豫剧唱腔的旋律结构规律 | 第18-26页 |
第二节 唱腔的唱词结构规律 | 第26-33页 |
一、 语言特点 | 第26-27页 |
二、 句格 | 第27-33页 |
第三节 独特的唱法 | 第33-34页 |
一、 河北梆子的独特唱法 | 第33页 |
二、 豫剧的独特唱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板式的比较分析 | 第34-59页 |
第一节 【慢板】的比较 | 第34-44页 |
一、 河北梆子【慢板】的特点 | 第34-39页 |
二、 豫剧【慢板】的特点 | 第39-42页 |
三、 河北梆子【慢板】同豫剧【慢板】的比较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二六板】和【二八板】(及其辅助板式)的比较 | 第44-52页 |
一、 河北梆子【二六板】唱腔特点及过门 | 第44-47页 |
二、 豫剧【二八板】唱腔特点及过门 | 第47-51页 |
三、 河北梆子【二六板】同豫剧【二八板】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流水板】的比较 | 第52-56页 |
一、 河北梆子【流水板】的特点、规律 | 第52-53页 |
二、 豫剧【流水板】的特点、规律 | 第53-55页 |
三、 河北梆子【流水板】同豫剧【流水板】的比较 | 第55-56页 |
第四节 河北梆子【尖板】同豫剧【飞板】的比较 | 第56-59页 |
一、 河北梆子【尖板】的特点、规律 | 第56页 |
二、 豫剧【飞板】的唱腔特点、规律 | 第56-58页 |
三、 河北梆子【尖板】与豫剧【飞板】的比较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乐队及伴奏的比较分析 | 第59-63页 |
第一节 主弦乐器 | 第59-61页 |
一、 河北梆子的主弦乐器 | 第59-60页 |
二、 豫剧的主弦乐器 | 第60-61页 |
三、 河北梆子和豫剧主弦乐器的比较 | 第61页 |
第二节 乐队组合 | 第61-63页 |
一、 河北梆子的乐队组合 | 第61-62页 |
二、 豫剧乐队组合 | 第62页 |
三、 河北梆子乐队与豫剧乐队的比较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促成两剧种风格差异的原因初探 | 第63-72页 |
第一节 由共性看大梆子系统的唱腔特征 | 第63-67页 |
第二节 由音乐、文化等差异看两剧种形成的原因 | 第67-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