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立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复杂结构振动分析的数值方法概述 | 第12-21页 |
·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 第12-14页 |
·统计能量法(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 | 第14-18页 |
·功率流有限元法(Power Flow Finite Element Method) | 第18-21页 |
·零阶能量有限元法(EFEA~0) | 第21页 |
·结构声辐射计算的数值方法概述 | 第21-26页 |
·有限元法 | 第21-22页 |
·边界元方法 | 第22-23页 |
·有限元+边界元方法 | 第23-24页 |
·其它数值方法 | 第24-2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6-27页 |
·本文各章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基本结构的能量控制方程 | 第29-43页 |
·一维结构的能量控制方程 | 第29-35页 |
·纵向振动杆的能量控制方程 | 第29-32页 |
·梁横向振动的能量控制方程 | 第32-35页 |
·薄板能量密度控制方程 | 第35-41页 |
·薄板弯曲波能量控制方程 | 第35-37页 |
·板面内波能量控制方程的推导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耦合结构的振动能量传输关系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页 |
·耦合点振动能量传输的描述 | 第43-47页 |
·同轴杆耦合纵向振动 | 第43-45页 |
·任意角度耦合的二叉梁系统 | 第45-46页 |
·平面三叉梁系统的耦合关系 | 第46-47页 |
·耦合系统中能量传输因子和反射因子的计算 | 第47-51页 |
·推导耦合点振动能量传输的半无限假设 | 第47-48页 |
·杆的能量传输因子和反射因子 | 第48-50页 |
·任意角度耦合的二叉梁系统的能量传输因子 | 第50-51页 |
·二维耦合结构的能量传递关系 | 第5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零阶能量有限元法 | 第59-74页 |
·引言 | 第59页 |
·连续系统的零阶能量有限元方程 | 第59-63页 |
·一维连续系统的有限体积法 | 第59-61页 |
·二维连续系统的有限体积法 | 第61-63页 |
·耦合结构的零阶能量有限元法 | 第63-69页 |
·单一波形的耦合结构分析 | 第64-66页 |
·多波形耦合结构分析 | 第66-69页 |
·算例 | 第69-71页 |
·矩形简支板算例 | 第69-71页 |
·二叉梁结构算例 | 第71页 |
·零阶能量有限元法与统计能量法的对比分析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零阶能量有限元法方法在加筋板和阻尼结构上的应用研究 | 第74-90页 |
·引言 | 第74页 |
·加筋板结构功率流研究 | 第74-81页 |
·零阶能量有限元法在阻尼结构上的应用 | 第81-87页 |
·阻尼减振技术简介 | 第81-83页 |
·阻尼材料的能量损耗与评估指标 | 第83-84页 |
·自由阻尼结构的阻尼损耗因子与弯曲刚度分析 | 第84-86页 |
·零阶能量有限元在阻尼结构中的应用分析 | 第86-87页 |
·算例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简支加筋板试验研究 | 第90-105页 |
·引言 | 第90页 |
·试验设计 | 第90-101页 |
·试验模型设计 | 第90-91页 |
·试验模型安装 | 第91-92页 |
·试验激振和测点布置 | 第92-93页 |
·试验主要设备介绍和试验步骤 | 第93-99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99-100页 |
·加筋板有限元计算 | 第100-101页 |
·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101-104页 |
·结果比较说明 | 第101-103页 |
·结果分析: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基于零阶能量有限元法的水下噪声预报研究 | 第105-114页 |
·引言 | 第105页 |
·流体载荷下薄板的零阶能量有限元法计算 | 第105-109页 |
·流体载荷下薄板的振动特性 | 第105-108页 |
·流体载荷下有限薄板的能量有限元控制方程的推导 | 第108-109页 |
·零阶能量有限元与边界元的结合 | 第109-111页 |
·算例和结果分析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8章 结论 | 第114-117页 |
·全文总结 | 第114-115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