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维吾尔语论文

维吾尔族三语者的第二及第三语言的知识表征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1. 引言第6-17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6-7页
     ·双语者第6-7页
     ·知识表征与语言表征第7页
   ·国内外对双语研究的研究现状述评第7-13页
     ·知识表征的理论模型第7-9页
     ·双语者语义表征的理论第9-11页
     ·双语者语义通达机制的理论第11页
     ·三语者语义通达模型的研究第11-13页
     ·双语者语义通达机制的影响因素第13页
   ·双语语义表征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3-17页
2. 问题提出、选题意义和创新之处第17-20页
   ·问题提出第17-18页
   ·选题意义和创新之处第18页
   ·研究内容与假设第18-20页
3. 实验研究第20-32页
   ·研究一:维吾尔族双语者的第二和第三语言的语义表征特征第20-24页
     ·维吾尔族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第20-22页
     ·维吾尔族双语者的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第22-24页
   ·研究二:维吾尔族双语者的第二和第三语言的语义通达模型第24-32页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第二语言词汇的语义通达机制第25-27页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第三语言词汇的语义通达机制第27-32页
4. 综合讨论第32-36页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第二和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第32-33页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第二和第三语言的语义通达模式第33-36页
结论第36-37页
附录第37-47页
 附录1 研究一的实验材料(第二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第37-39页
 附录2 研究一的实验材料(第三语言的概念表征特征)第39-41页
 附录3 研究二(第二语言语义通达机制)的实验材料第41-43页
 附录4 研究二(第三语言与母语间的联结)的实验材料第43-45页
 附录5 研究二(第三语言与第二语言间的联结)的实验材料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50-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初中生为例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英语教师教学适应性研究--以昌吉州东三县高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