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船体极限强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 ·直接计算法 | 第12页 |
| ·逐步破坏法 | 第12-14页 |
|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14-15页 |
| ·理想结构单元法 | 第15-16页 |
| ·模型试验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结构极限强度评估的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19-27页 |
| ·概述 | 第19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19-21页 |
| ·非线性问题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法与准静态分析法 | 第21-26页 |
| ·方法概述 | 第21-23页 |
| ·静态分析法与准静态分析法计算精度比较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结构初始缺陷的模拟 | 第27-45页 |
| ·概述 | 第27页 |
| ·船体结构初始缺陷的主要因素 | 第27-31页 |
| ·焊接残余应力 | 第27-29页 |
| ·焊接导致的变形 | 第29-31页 |
|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数值模拟 | 第31-38页 |
| ·焊接热源热功率的计算 | 第31-32页 |
| ·热传播参数的定义 | 第32-33页 |
| ·热源模型的定义 | 第33-36页 |
| ·材料模型的定义 | 第36-37页 |
| ·热力耦合方法 | 第37-38页 |
|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分析算例 | 第38-44页 |
| ·模型概述 | 第38-40页 |
| ·结果比较 | 第40-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板和板架结构极限强度分析 | 第45-82页 |
| ·概述 | 第45页 |
| ·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45-46页 |
| ·DNV PULS 与ALPS/ULSAP 方法简介 | 第46-48页 |
| ·板结构的极限强度 | 第48-64页 |
|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 ·初始缺陷的模拟 | 第51-57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7-64页 |
| ·单层板架的极限强度 | 第64-74页 |
|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4-66页 |
| ·初始缺陷的模拟 | 第66-69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9-74页 |
| ·双层板架结构的极限强度 | 第74-81页 |
|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4-76页 |
| ·初始缺陷的模拟 | 第76-77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7-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5章 船体梁极限强度的计算 | 第82-96页 |
| ·概述 | 第82页 |
| ·典型箱型梁的极限强度 | 第82-87页 |
|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2-84页 |
| ·初始缺陷的模拟 | 第84-85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85-87页 |
| ·船体梁的极限强度 | 第87-95页 |
|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7-90页 |
| ·初始缺陷的模拟 | 第90-92页 |
|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论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