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网络信息技术对美国大学教学的影响和挑战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20页
    一、选题背景第9-11页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教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并受到国家重视第9页
        (二)美国大学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先进第9-10页
        (三)我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程度有待提高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实践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目的第12页
    三、核心概念的理解与界定第12-15页
        (一)网络信息技术第12-13页
        (二)美国大学教学第13-14页
        (三)教育信息化第14-15页
    四、文献综述第15-18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五、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8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8页
        (三)历史分析法第18-19页
        (四)个案研究法第19-20页
第一章 网络信息技术在美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的概述第20-27页
    一、美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第20-22页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萌芽期第20-21页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期第21页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探索期第21-22页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美国大学教学应用的历史发展第22-24页
        (一)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第22页
        (二)20 世纪80 年代至21 世纪初——公开教育资源运动第22-23页
        (三)21 世纪10 年代后——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第23-24页
    三、网络信息技术在美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形式第24-27页
        (一)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第24-25页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的方式第25页
        (三)变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第25-27页
第二章 网络信息技术对美国大学教学的影响及特点第27-42页
    一、网络信息技术对美国大学教学的影响第27-30页
        (一)课程开发模式的创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27-28页
        (二)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学理念第28-29页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创新了教学模式和手段第29-30页
    二、美国大学教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第30-35页
        (一)教学空间更为灵活使教学无处不在第31-32页
        (二)学习更具有技术性使学习方式多样第32-34页
        (三)教学质量提高深受大学发展的重视第34-35页
    三、美国大学教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案例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第35-42页
        (一)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概述第36-38页
        (二)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主要特点第38-42页
第三章 美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第42-47页
    一、美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效性的问题第42页
        (二)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存在差异的问题第42-43页
        (三)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第43-44页
    二、美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所面临的挑战第44-47页
        (一)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挑战第44-45页
        (二)对教育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挑战第45页
        (三)对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第45-47页
第四章 美国大学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思考及借鉴价值第47-53页
    一、美国大学教学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第47-49页
        (一)美国政府支持大学积极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第47-48页
        (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专注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第48页
        (三)教师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推动教学发展的法宝第48-49页
        (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并鼓励教师的研究探索第49页
    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改进我国大学教学的建议第49-53页
        (一)积极建立全国高校联盟统筹教学资源第49-50页
        (二)创新激励机制并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第50页
        (三)明确发展理念努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第50-51页
        (四)科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资源第51页
        (五)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开拓教育国际视野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数学微课设计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评价系统的观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