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民国时期中学本国史教科书中的中外条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缘起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第一章 影响民国历史教科书中外条约内容编写的因素第16-25页
    一、中外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6-17页
    二、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第17-21页
        (一) 对中国政治的侵害第18-19页
        (二) 对中国经济的侵害第19页
        (三) 对中国文化的侵害第19-21页
    三、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第21-22页
    四、国家教育的需求第22-25页
第二章 民国本国史教科书中中外条约内容的结构形式第25-44页
    一、中外条约内容的结构设置第25-35页
        (一) 章节设置第25-30页
        (二) 辅助内容第30-35页
    二、不同角度下的中外条约内容第35-44页
        (一) 揭示列强侵略时对中外条约的编写第35-37页
        (二) 阐述外交活动时对中外条约的编写第37-41页
        (三)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时对中外条约的编写第41-44页
第三章 民国本国史教科书对中外条约的具体阐述第44-62页
    一、对中外条约问题的整体认识第44-45页
    二、对中外条约产生背景的分析第45-50页
        (一) 晚清时期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背景第45-48页
        (二) 民国时期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背景第48-50页
    三、对条约具体内容的表述第50-53页
    四、对条约影响的分析第53-62页
        (一) 对不平等条约影响的表述第53-59页
        (二) 对修约、废约影响的表述第59-62页
第四章 民国本国史教科书中中外条约编写的整体分析第62-67页
    一、编写的特点第62-64页
        (一)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第62页
        (二) 教科书编纂与学术研究的结合第62-63页
        (三) 历史教育与民族主义的结合第63-64页
    一、编写的意义和不足第64-66页
        (一) 编写的意义第64-65页
        (二) 不足之处第65-66页
    三、历史启示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地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以黔北丹霞等地标点为例
下一篇:湘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音乐欣赏内容变革研究(1982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