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美育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走向融合的音乐审美教育--论雷默音乐教育哲学与我国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5页
    一、课题来源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三、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5页
第一章 雷默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第15-26页
    第一节 雷默审美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第15-20页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理论第15-19页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局限性第19-20页
    第二节 雷默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的发展变化第20-26页
        一、对实践主义音乐教育的回应第21页
        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回应第21-23页
        三、综合课的新愿景第23-24页
        四、融合的哲学立场第24-26页
第二章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中审美教育构建的现实依据第26-41页
    第一节 音乐审美教育哲学与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对比研究第26-30页
        一、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26-27页
        二、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理念的比较分析第27-30页
    第二节 音乐审美教育与近现代音乐美育思想的比较研究第30-34页
        一、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美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30-31页
        二、音乐美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1-34页
    第三节 从当代社会视角看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理念第34-41页
        一、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第35-37页
        二、社会音乐培训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第37-41页
第三章 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第41-59页
    第一节 划时代的教学理论成果第41-43页
        一、2001年《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第41-42页
        二、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第42-43页
        三、2017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第43页
    第二节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43-50页
        一、对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理解误区第43-46页
        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第46-50页
    第三节 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景展望第50-55页
        一、稳定的教学理念:对音乐审美的坚持和深入贯彻第50-52页
        二、亟待转移教学重点:培养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审美体验第52-53页
        三、多元发展的教学手段:积极吸纳而不盲目崇拜教学法第53-54页
        四、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科综合理念的实践与发展第54-55页
    第四节 2017高中课标:音乐教育新起点第55-59页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第56-57页
        二、音乐学业水平的测试和评价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附录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课堂观察工具发展进路探析--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中生科学论证认识论的发展水平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