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四、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雷默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 第15-26页 |
第一节 雷默审美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 | 第15-20页 |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理论 | 第15-19页 |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雷默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的发展变化 | 第20-26页 |
一、对实践主义音乐教育的回应 | 第21页 |
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回应 | 第21-23页 |
三、综合课的新愿景 | 第23-24页 |
四、融合的哲学立场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中审美教育构建的现实依据 | 第26-41页 |
第一节 音乐审美教育哲学与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对比研究 | 第26-30页 |
一、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第26-27页 |
二、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27-30页 |
第二节 音乐审美教育与近现代音乐美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 第30-34页 |
一、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美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30-31页 |
二、音乐美育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 第31-34页 |
第三节 从当代社会视角看音乐审美教育哲学理念 | 第34-41页 |
一、流行音乐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 第35-37页 |
二、社会音乐培训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 第37-41页 |
第三章 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 第41-59页 |
第一节 划时代的教学理论成果 | 第41-43页 |
一、2001年《实验稿》的颁布和实施 | 第41-42页 |
二、2011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新课标”)的颁布实施 | 第42-43页 |
三、2017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 | 第43页 |
第二节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50页 |
一、对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理解误区 | 第43-46页 |
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 第46-50页 |
第三节 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景展望 | 第50-55页 |
一、稳定的教学理念:对音乐审美的坚持和深入贯彻 | 第50-52页 |
二、亟待转移教学重点:培养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的审美体验 | 第52-53页 |
三、多元发展的教学手段:积极吸纳而不盲目崇拜教学法 | 第53-54页 |
四、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科综合理念的实践与发展 | 第54-55页 |
第四节 2017高中课标:音乐教育新起点 | 第55-59页 |
一、课程设置的变化 | 第56-57页 |
二、音乐学业水平的测试和评价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