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保健食品论文

薏苡仁标志性成分检测及即食薏仁粉制备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薏苡仁及其活性第9-11页
        1.1.1 薏苡仁简介第9页
        1.1.2 薏苡仁的活性第9-11页
    1.2 薏苡仁甘油三酯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1页
    1.3 薏苡仁加工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1 蒸煮第12页
        1.3.2 微波处理第12页
        1.3.3 挤压处理第12页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5-21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15页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15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15页
    2.2 实验方法第15-21页
        2.2.1 薏苡仁油的提取第15页
        2.2.2 薏苡仁油中PLO的分离纯化第15-16页
        2.2.3 PLO纯度及结构分析第16页
        2.2.4 薏苡仁油甘油三酯检测方法的建立第16页
        2.2.5 薏苡仁油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第16-17页
        2.2.6 八种薏苡仁原料的化学成分测定第17-18页
        2.2.7 不同熟化方式薏苡仁粉产品的品质分析第18-20页
        2.2.8 数据分析第20-2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1-50页
    3.1 PLO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1-26页
        3.1.1 PLO标准品的制备第21-22页
        3.1.2 PLO纯度分析第22-23页
        3.1.3 薏苡仁油中PLO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的探索第23-24页
        3.1.4 PLO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评价第24-26页
    3.2 薏苡仁油中PLO的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第26-28页
        3.2.1 提取试剂的选择第26页
        3.2.2 薏苡仁中PLO提取单因素实验结果第26-28页
    3.3 八种薏苡仁化学组分分析第28-34页
        3.3.1 脂肪组成第28-29页
        3.3.2 脂肪酸组成第29-30页
        3.3.3 甘油三酯组成第30-31页
        3.3.4 角鲨烯、甾醇分析第31-32页
        3.3.5 生育酚分析第32-33页
        3.3.6 PLO含量分析第33-34页
    3.4 不同加工方式对PLO含量的影响第34-39页
        3.4.1 不同加工方式对产品含油量的影响第34-35页
        3.4.2 不同加工方式产品脂肪酸含量分析第35-37页
        3.4.3 不同加工方式产品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第37-39页
        3.4.4 不同加工方式PLO含量的影响第39页
    3.5 不同熟化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第39-43页
        3.5.1 不同熟化方式对薏苡仁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第39-40页
        3.5.2 不同熟化方式对产品堆积密度的影响第40-41页
        3.5.3 不同熟化方式对产品休止角的影响第41-42页
        3.5.4 不同熟化方式对薏苡仁粉水溶性的影响第42-43页
        3.5.5 色差的测定第43页
    3.6 即食薏苡仁复配粉加工方式及配比的优化第43-50页
        3.6.1 挤压熟化粉加工方式的优化第44-45页
        3.6.2 焙炒熟化粉加工工艺的优化第45-47页
        3.6.3 即食薏苡仁复配粉的配方设计及感官评价第47-48页
        3.6.4 自制与市售产品对比第48-50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主要结论第50-51页
    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制酿酒酵母生长发育的人类基因的筛选和分析
下一篇:人源ALDH2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