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汉语方言双音词的语音统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释题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现代汉语方言计量统计概述第12-13页
        1.1.1 现代汉语方言关系的计量统计研究第12-13页
        1.1.2 现代汉语词汇语素的统计研究第13页
    1.2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研究价值概述第13-15页
        1.2.1 总述第13-14页
        1.2.2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评价与研究情况第14-15页
        1.2.3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研究价值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案第15-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3.2 方言点的选取第16页
        1.3.3 研究思路第16页
        1.3.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术语释义第17页
    1.5 构建三方言词典双音词数据库第17-21页
        1.5.1 建库材料第18页
        1.5.2 双音词数据库构建中的材料处理第18-21页
第二章 南京双音词的音节统计研究第21-75页
    2.1 南京双音词音节覆盖情况的统计研究第21-35页
        2.1.1 南京双音词音节的提取第21-28页
        2.1.2 南京双音词音节列表第28-30页
        2.1.3 南京双音词未覆盖音节的统计与分析第30-35页
    2.2 南京双音词音节分布情况的统计研究第35-72页
        2.2.1 南京双音词音节义类的分布统计第35-56页
        2.2.2 南京双音词音节出现位置的的分布统计第56-61页
        2.2.3 南京高、低频双音词构词音节的分布比较研究第61-72页
    2.3 南京双音词音节负荷量情况的统计研究第72-75页
        2.3.1 南京双音词音节负荷量的统计分析第72-73页
        2.3.2 南京双音词高负荷音节列表第73-75页
第三章 西安双音词的音节统计研究第75-126页
    3.1 西安双音词音节覆盖情况的统计研究第75-86页
        3.1.1 西安双音词音节的提取第75-81页
        3.1.2 西安双音词音节列表第81-83页
        3.1.3 西安双音词未覆盖音节的统计与分析第83-86页
    3.2 西安双音词音节分布情况的统计研究第86-123页
        3.2.1 西安双音词音节义类的分布统计第86-108页
        3.2.2 西安双音词音节出现位置的的分布统计第108-113页
        3.2.3 西安高、低频双音词构词音节的分布比较研究第113-123页
    3.3 西安双音词音节负荷量情况的统计研究第123-126页
        3.3.1 西安双音词音节负荷量的统计分析第123-124页
        3.3.2 西安双音词高负荷音节列表第124-126页
第四章 广州双音词的音节统计研究第126-184页
    4.1 广州双音词音节覆盖情况的统计研究第126-142页
        4.1.1 广州双音词音节的提取第126-134页
        4.1.2 广州双音词音节列表第134-137页
        4.1.3 广州双音词未覆盖音节的统计与分析第137-142页
    4.2 广州双音词音节分布情况的统计研究第142-181页
        4.2.1 广州双音词音节义类的分布统计第142-165页
        4.2.2 广州双音词音节出现位置的的分布统计第165-171页
        4.2.3 广州高、低频双音词构词音节的分布比较研究第171-181页
    4.3 广州双音词音节负荷量情况的统计研究第181-184页
        4.3.1 广州双音词音节负荷量的统计分析第181-182页
        4.3.2 广州双音词高负荷音节列表第182-184页
第五章 南京、西安、广州双音词的音节比较研究第184-201页
    5.1 三方言双音词音节覆盖情况的比较第184-185页
    5.2 三方言各义类音节分布情况的比较第185-187页
        5.2.1 三方言各义类音节分布平衡性的比较第185-186页
        5.2.2 三方言义类分布一致性的比较第186-187页
    5.3 三方言音节出现位置的比较第187-188页
    5.4 三方言音节负荷量的比较第188-191页
        5.4.1 三方言整体音节负荷量的比较第188-190页
        5.4.2 三方言高负荷音节的比较第190页
        5.4.3 本节小结第190-191页
    5.5 三方言双音词音义关系初探第191-201页
本文结论第201-203页
附表一 南京、西安、广州三方言统计项数据汇总表第203-204页
附表二 南京、西安、广州三方言前、后字汇总表第204-216页
参考文献第216-219页
致谢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以导入、手势、提问为例
下一篇:艾约瑟《汉语口语渐进教程》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