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的鉴定模式与典型性考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1.1 研究现状第10-16页
        1.1.1 宾语的概念界定第10-12页
        1.1.2 宾语的语义类型划分第12-13页
        1.1.3 宾语类型的分类简化第13-14页
        1.1.4 宾语语义格的判定第14页
        1.1.5 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理论方法第17-18页
        1.3.1 理论依据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语料来源第18-19页
第二章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的语义特性第19-23页
    2.1 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2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的语义分析第20-23页
        2.2.1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的语义隐含第20-22页
        2.2.2 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的受事特性第22-23页
第三章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的鉴定模式第23-33页
    3.1 已有单一鉴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24页
    3.2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的复合鉴定模式第24-33页
        3.2.1 原因宾语的复合鉴定模式第25-27页
        3.2.2 目的宾语的复合鉴定模式第27-33页
第四章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的典型性考察第33-55页
    4.1 原因宾语的典型性第33-40页
        4.1.1 原因宾语与目的宾语第33-35页
        4.1.2 原因宾语与对象宾语第35-39页
        4.1.3 原因宾语与受事宾语第39-40页
        4.1.4 原因宾语与处所宾语、时间宾语第40页
    4.2 目的宾语的典型性第40-49页
        4.2.1 目的宾语与原因宾语第41-43页
        4.2.2 目的宾语与受事宾语第43-45页
        4.2.3 目的宾语与结果宾语第45-47页
        4.2.4 目的宾语与对象宾语第47-48页
        4.2.5 目的宾语与处所宾语第48-49页
    4.3 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的典型性序列第49-53页
        4.3.1 原因宾语的典型性序列第51-52页
        4.3.2 目的宾语的典型性序列第52-53页
    4.4 对《汉语动词用法词典》的再探究第53-55页
第五章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1第59-62页
附录2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印尼语电视食品广告词对比研究
下一篇:汉日情态副词对比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