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本文理论框架 | 第13-14页 |
·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中动句的研究现状 | 第15-41页 |
·英语中动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15-26页 |
·英语中动结构的界定及判定标准 | 第15-17页 |
·英语中动结构的语义特点 | 第17-21页 |
·英语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 | 第21-26页 |
·汉语中动句的相关研究 | 第26-41页 |
·"V起来"句 | 第27-35页 |
·"给VP"结构 | 第35-37页 |
·"难易"句 | 第37-41页 |
第二章 汉语"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界定 | 第41-50页 |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判定标准 | 第41-44页 |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分类 | 第44-50页 |
第三章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层次构造 | 第50-64页 |
·句式中动词的性质 | 第50-55页 |
·句式中状语的性质 | 第55-62页 |
·句式中主语NP的性质 | 第62-64页 |
第四章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语义特点 | 第64-70页 |
·中动句[+评价性]和[+情态性]的语义特征 | 第64-66页 |
·中动句[-事件性]和[+状态性]的语义特征 | 第66-67页 |
·中动句具有通指性的语义特征 | 第67-70页 |
第五章 "NP(受事)+状+V"中动句式的句法特征及生成机制 | 第70-82页 |
·相关的研究 | 第70-71页 |
·中动句的句法特征 | 第71-76页 |
·隐含施事 | 第71-73页 |
·施受不对称的形式特征 | 第73-76页 |
·中动句的生成机制及制约条件 | 第76-8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