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语音读本》整理与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0. 前言 | 第8-11页 |
·《北京话语音读本》作者及内容简介 | 第8-9页 |
·本文的写作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 《读本》整体结构与写作特点 | 第11-13页 |
·《读本》的结构 | 第11-12页 |
·《读本》的写作特点 | 第12-13页 |
2. 《读本》音系整理与归纳 | 第13-22页 |
·元辅音音值体系 | 第13-15页 |
·元音音位归纳 | 第15-16页 |
·声母、韵母体系 | 第16-17页 |
·单字调 | 第17-22页 |
·《读本》反映的北京话单字调系统 | 第18-20页 |
·周边方言单字调系统对比 | 第20-22页 |
3. 《读本》韵律特点探讨 | 第22-51页 |
·重音 | 第22-36页 |
·音节间的重音分布 | 第23-34页 |
·音节内的重音分布 | 第34-36页 |
·连读变调 | 第36-45页 |
·自由声调和粘着声调 | 第37-38页 |
·连读变调的表现 | 第38-45页 |
·音长 | 第45-46页 |
·韵律层级 | 第46-51页 |
·《读本》标音系统所体现的韵律层级 | 第46-48页 |
·连上变调的连调域 | 第48-51页 |
4. 《读本》标音体现的语音现象个案研究 | 第51-65页 |
·er韵母音值 | 第51-53页 |
·儿化韵 | 第53-58页 |
·"了_1"与"了_2" | 第58-61页 |
·e、o、uo韵母分合 | 第61-63页 |
·古入声字今读问题 | 第63-65页 |
5. 《读本》的性质与价值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1:《读本》故事部分"了"用法统计 | 第70-80页 |
附录2:《北京话语音读本》全文翻译 | 第80-172页 |
后记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