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现代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 第12页 |
(二)地理学科对教师的内在要求 | 第12页 |
(三)教育生态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三)数理统计分析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一、核心概念 | 第18-19页 |
(一)教育生态学 | 第18页 |
(二)教师专业化 | 第18页 |
(三)教师专业发展 | 第18-1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三)评述 | 第24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5页 |
(三)教育生态学相关理论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8-44页 |
一、问卷编制 | 第28页 |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8-29页 |
(一)调查对象选取 | 第28页 |
(二)数据处理与检验 | 第28-29页 |
三、现状调查 | 第29-38页 |
(一)基本信息 | 第29-30页 |
(二)内部生态环境因素 | 第30-35页 |
(三)外部生态环境因素 | 第35-38页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一)地理教师内部环境发展失衡 | 第38-39页 |
(二)学校生态环境发展失衡 | 第39页 |
(三)教师培训开展不到位 | 第39-40页 |
五、影响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0-44页 |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 第40页 |
(二)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 第40-41页 |
(三)教师评价方式 | 第41页 |
(四)学校管理制度 | 第41-42页 |
(五)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 第44-50页 |
一、发挥组织圈层的引领作用 | 第44-46页 |
(一)重视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遵循教育节律 | 第44-45页 |
(二)改革评价机制,实现地理教师生态位的回归 | 第45-46页 |
二、优化地理教师个体生态圈层 | 第46-48页 |
(一)完善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突破限制因子 | 第46-47页 |
(二)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激发专业自觉 | 第47-48页 |
三、消除群体生态圈层的限制因子 | 第48-50页 |
(一)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弱花盆效应 | 第48-49页 |
(二)构建地理教师共同体,发挥群聚作用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2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二、论文创新处 | 第51页 |
三、论文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初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