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乳品加工工业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双组分系统在发酵酸奶菌株共生关系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20页
        1.2.1 嗜热链球菌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3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4 嗜热链球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5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1.3.1 菌株中TCS的分布分析第20页
        1.3.2 单菌和两菌共同发酵酸奶过程中,各自TCSs的变化第20页
        1.3.3 关键TCSs失活与功能鉴定第20-22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2-39页
    2.1 材料和仪器第22-26页
        2.1.1 菌株来源第22页
        2.1.2 实验设备第22-23页
        2.1.3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1.4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24-26页
        2.1.5 引物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9页
        2.2.1 基因组DNA提取第26-27页
        2.2.2 菌株中TCS分布的PCR检测第27-29页
        2.2.3 菌株生产性能研究第29-31页
        2.2.4 RNA提取第31-32页
        2.2.5 cDNA的合成第32-33页
        2.2.6 RT-qPCR第33-34页
        2.2.7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4-38页
        2.2.8 数据结果分析方法第38-39页
第3章 菌株中TCS的分布分析第39-48页
    3.1 菌株CS5和CH3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9-40页
    3.2 S.thermophilus CS5中TCS分布第40-41页
    3.3 S.thermophilus CS5中TCS结构域与功能性第41-43页
        3.3.1 S.thermophilus CS5中TCS结构域分析第42页
        3.3.2 S.thermophilus CS5中TCS功能性分析第42-43页
    3.4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中TCS分布第43-44页
    3.5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中TCS结构域与功能性第44-47页
        3.5.1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中TCS结构域分析第45-46页
        3.5.2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中TCS功能性分析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单菌和两菌共生发酵酸奶过程中TCSs变化第48-72页
    4.1 菌株生长阶段测定第48-50页
        4.1.1 S.thermophilus CS5菌株生长阶段分析第48-49页
        4.1.2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生长阶段分析第49页
        4.1.3 CS5和CH3两种菌共生的生长阶段分析第49-50页
    4.2 菌株RNA提取及cDNA合成第50-56页
        4.2.1 S.thermophilus CS5 RNA提取及cDNA合成第51-52页
        4.2.2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 RNA提取cDNA合成第52-54页
        4.2.3 CS5和CH3共生菌株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第54-56页
    4.3 RT-qPCR引物筛选第56-57页
        4.3.1 S.thermophilus CS5引物筛选第56页
        4.3.2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引物筛选第56-57页
    4.4 L.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CH3菌株各TCSs差异表达分析第57-63页
        4.4.1 单菌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TCSs的表达情况第57-59页
        4.4.2 共生培养发酵不同阶段TCSs的表达情况第59-62页
        4.4.3 共生培养对TCSs表达量影响第62-63页
    4.5 S.thermophilus CS5各TCSs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第63-70页
        4.5.1 单菌发酵不同阶段TCSs的表达情况第63-66页
        4.5.2 共生培养发酵不同阶段TCSs的表达情况第66-68页
        4.5.3 共生培养对TCSs表达量影响第68-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关键TCSs失活与功能鉴定第72-83页
    5.1 突变菌株CH3-H、CH3-R的功能鉴定第72-77页
        5.1.1 共生菌株生长阶段的测定第72-74页
        5.1.2 共生菌株产乙醛能力的研究第74-76页
        5.1.3 共生菌株产黏能力的研究第76-77页
    5.2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77-82页
        5.2.1 S.thermophilus CS5菌株关键TCSs基因片段PCR扩增第77-78页
        5.2.2 载体质粒p RV300提取与酶切位点的验证第78-79页
        5.2.3 外源片段、载体的双酶切和胶回收第79-80页
        5.2.4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80-81页
        5.2.5 转化子验证第81页
        5.2.6 红霉素筛选浓度的确定第81-82页
    5.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第90-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鳕鱼骨蛋白及其营养调味料制备技术研究
下一篇:香叶木苷诱导肝癌细胞HepG2坏死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