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营养米粉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1 国外对营养米粉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1.2 我国对营养米粉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营养米粉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辊(滚)筒干燥 | 第13-14页 |
1.2.2 挤压膨化 | 第14-15页 |
1.2.3 冷冻干燥 | 第15页 |
1.2.4 烘焙干燥 | 第15页 |
1.3 大豆、玉米、小米的营养价值及在婴幼儿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5-26页 |
1.3.1 大豆的营养价值、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1 大豆简介 | 第15-16页 |
1.3.1.2 大豆的营养价值 | 第16-18页 |
1.3.1.3 大豆的保健作用 | 第18-19页 |
1.3.1.4 大豆在婴幼儿食品加工行业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玉米的营养价值、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2.1 玉米简介 | 第20页 |
1.3.2.2 玉米的营养价值 | 第20-21页 |
1.3.2.3 玉米的保健作用 | 第21页 |
1.3.2.4 玉米在婴幼儿食品加工行业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1页 |
1.3.3 小米的营养价值、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3.1 小米简介 | 第21-22页 |
1.3.3.2 小米的营养价值 | 第22-24页 |
1.3.3.3 小米保健作用 | 第24页 |
1.3.3.4 小米在婴幼儿加工行业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4 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1.5 立题依据 | 第26页 |
1.6 立题意义 | 第26-27页 |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烘烤婴幼儿营养米粉生产工艺与糊化特性分析 | 第28-5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1.2 仪器与设备 | 第28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2.1.3.1 工艺流程 | 第28页 |
2.1.3.2 原料前处理 | 第28-29页 |
2.1.3.3 米粉碘蓝值测定 | 第29页 |
2.1.3.4 离心沉淀率测定 | 第29页 |
2.1.3.5 米粉中加入单谷物的两因素试验设计 | 第29页 |
2.1.3.6 米粉中加入二种谷物的多因素试验设计 | 第29页 |
2.1.3.7 米粉中加入三种谷物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29页 |
2.1.3.8 糊化分析 | 第29页 |
2.1.3.9 数据统计 | 第29-30页 |
2.2 碘蓝值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2.2.1 三种试验碘蓝值测定结果与纯大米粉之间的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2.2.2 添加单谷物碘蓝值测定的两因素试验分析 | 第32-36页 |
2.2.3 添加二种谷物碘蓝值测定的多因素试验分析 | 第36-39页 |
2.2.4 添加三种谷物碘蓝值测定的单因素试验分析 | 第39-41页 |
2.3 离心沉淀率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41-53页 |
2.3.1 三种试验离心沉淀率测定结果与纯大米粉之间的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2.3.2 添加单谷物离心沉淀率测定的两因素试验分析 | 第44-48页 |
2.3.3 添加二种谷物离心沉淀率测定的多因素试验分析 | 第48-51页 |
2.3.4 添加三种谷物离心沉淀率测定的单因素试验分析 | 第51-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感官评价分析 | 第55-59页 |
3.1 感官评定小组的组成 | 第55页 |
3.2 感官评定体系的确定 | 第55-56页 |
3.3 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烘烤婴幼儿营养米粉营养价值评价 | 第59-69页 |
4.1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评分(NSF)法 | 第59-60页 |
4.2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 第60-63页 |
4.2.1 化学评分(CS) | 第61页 |
4.2.2 氨基酸评分(AAS) | 第61-62页 |
4.2.3 氨基酸比值系数(RCAA)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 | 第62页 |
4.2.4 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 第62页 |
4.2.5 生物价(BV) | 第62页 |
4.2.6 营养指数(NI) | 第62-63页 |
4.2.7 统计分析 | 第63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63-68页 |
4.3.1 样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NSF评价 | 第63-64页 |
4.3.2 样品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 第64-68页 |
4.3.2.1 样品的化学评分 | 第64-65页 |
4.3.2.2 样品的氨基酸评分 | 第65-66页 |
4.3.2.3 样品的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 | 第66-67页 |
4.3.2.4 样品的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