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1 荞麦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1 荞麦的基本成分 | 第11-12页 |
1.1.2 荞麦的主要营养成分 | 第12-13页 |
1.1.3 荞麦的开发应用 | 第13-14页 |
1.2 荞麦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荞麦蛋白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2.2 荞麦蛋白的组成 | 第15页 |
1.2.3 荞麦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1.3 荞麦蛋白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方法研究 | 第16-19页 |
1.3.1 蛋白质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1.3.2 影响蛋白质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 第17页 |
1.3.3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 | 第17-19页 |
1.4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4.1 抗菌肽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 第19页 |
1.4.2 抗菌肽的来源 | 第19-20页 |
1.4.3 荞麦抗菌肽 | 第20-21页 |
1.4.4 荞麦蛋白酶抑制剂 | 第21-22页 |
1.5 苦荞蛋白酶解物制备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5.1 苦荞水解多肽的工艺和活性研究 | 第22-23页 |
1.5.2 蛋白酶种类的选择 | 第23页 |
1.6 课题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6.1 课题选题背景 | 第23-24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6.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4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苦荞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酶解物的制备研究 | 第26-40页 |
引言 | 第26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26-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6-27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4页 |
2.2.1 样品前处理 | 第27-28页 |
2.2.2 苦荞蛋白粗提物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8页 |
2.2.3 苦荞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2.4 SDS-PAGE电泳验证 | 第28-30页 |
2.2.5 苦荞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 | 第30-31页 |
2.2.6 苦荞蛋白的分离纯化流程示意图 | 第31-32页 |
2.2.7 苦荞蛋白酶解样品的制备和纯化 | 第32页 |
2.2.8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 第32-33页 |
2.2.9 蛋白水解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2.3.1 苦荞蛋白分子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2.3.2 蛋白标准曲线图 | 第35页 |
2.3.3 硫酸铵饱和曲线图 | 第35-36页 |
2.3.4 苦荞水溶性蛋白的分离纯化图 | 第36-37页 |
2.3.5 苦荞蛋白纯化结果 | 第37页 |
2.3.6 蛋白酶活力的标准曲线图 | 第37-38页 |
2.3.7 苦荞蛋白酶解液的分离纯化图 | 第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苦荞蛋白粗提物及其酶解产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 第40-51页 |
引言 | 第40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40-41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40页 |
3.1.2 供试菌 | 第40-41页 |
3.2 仪器 | 第41页 |
3.3 培养基配制 | 第41-42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3.4.1 材料的灭菌 | 第42页 |
3.4.2 菌种的活化和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3.4.3 菌悬液的制备和最适宜平板生长的菌液浓度确定方法 | 第42页 |
3.4.4 抑菌效果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3.4.5 最小抑制浓度MIC的测定 | 第43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3.5.1 苦荞蛋白粗提物的抑菌效果检测 | 第43-44页 |
3.5.2 不同浓度的苦荞蛋白粗提物对供试菌的抗菌活性检测 | 第44页 |
3.5.3 苦荞蛋白酶解产物抗菌效果检测及MIC值的确定 | 第44-45页 |
3.5.4 苦荞蛋白酶解产物组分 3、4 的MIC值 | 第45-46页 |
3.5.5 苦荞蛋白粗提物和酶解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图 | 第46-47页 |
3.5.6 苦荞蛋白粗提物和酶解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图 | 第47-48页 |
3.5.7 苦荞蛋白粗提物和酶解物对阪岐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图 | 第48页 |
3.6 结论 | 第48-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苦荞蛋白粗提物及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 第51-58页 |
引言 | 第51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1-5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1-52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4.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2-53页 |
4.2.2 ABTS+的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53-54页 |
4.2.3 FRAP法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4.3.1 苦荞蛋白粗提液的DPPH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4.3.2 苦荞蛋白酶解组分的DPPH测定结果 | 第55页 |
4.3.3 苦荞蛋白粗提液的ABTS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4.3.4 苦荞蛋白粗提液的 FRAP 测定结果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