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一、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儿童人格发展 | 第12-13页 |
二、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教育公平 | 第13-14页 |
三、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社会和谐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一、融入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二、随迁子女融入问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三、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四、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一、流动人口与随迁子女 | 第26-27页 |
二、学校融入 | 第2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7-3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现状 | 第30-55页 |
第一节 研究样本介绍 | 第30-31页 |
一、样本基本情况 | 第30页 |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 第30-31页 |
三、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统计 | 第31页 |
第二节 随迁子女学习融入现状 | 第31-41页 |
一、随迁子女学习环境的融入 | 第32-36页 |
二、随迁子女学习态度 | 第36-40页 |
三、随迁子女学习方法 | 第40-41页 |
第三节 随迁子女生活融入现状 | 第41-44页 |
一、随迁子女学校生活作息适应情况 | 第41-42页 |
二、随迁子女校内常规表现 | 第42页 |
三、随迁子女学生干部担任情况 | 第42-43页 |
四、随迁子女学校活动参与情况 | 第43-44页 |
第四节 随迁子女的文化融入现状 | 第44-53页 |
一、随迁子女学校文化融入 | 第45-50页 |
二、随迁子女心理融入 | 第50-53页 |
第五节 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现状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随迁子女学校融入问题及归因 | 第55-63页 |
第一节 随迁子女学校融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5-57页 |
一、学力基础不同,学习适应性较差 | 第55-56页 |
二、交往机会较少,人际关系疏离 | 第56-57页 |
三、新旧文化冲突,自我认知不足 | 第57页 |
第二节 影响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因素 | 第57-63页 |
一、户籍制度的双重制约 | 第57-58页 |
二、家庭教育的薄弱 | 第58-60页 |
三、成长环境的局限 | 第60-61页 |
四、学校管理的失衡 | 第61-63页 |
第四章 促进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路径建议 | 第63-69页 |
第一节 建立专项基金,完善保障制度 | 第63-65页 |
一、建立随迁子女专项基金,引入教育券制度“钱随人走” | 第63-64页 |
二、建立随迁子女融入保障制度,引导教育过程公平 | 第64-65页 |
第二节 优化学校管理,调整教育方式 | 第65-67页 |
一、增强人力资本培训,提供良好人本环境 | 第65页 |
二、重视差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 第65-66页 |
三、注重非课堂形式教育,培养健康心理 | 第66-67页 |
四、采用多元评价指标,增强自我认知 | 第67页 |
第三节 增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 第67-68页 |
第四节 树立平等意识,促进社会共治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 第76-80页 |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 第80-81页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