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论析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新发展--以“新民歌”为例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16页
 一、研究缘由第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意义第13-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概述第16-22页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时间界定和概念诠释第16-18页
  一、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时间界定第16页
  二、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概念诠释第16-18页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三个阶段第18-22页
  一、开放复苏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第18-19页
  二、全面繁荣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第19-20页
  三、多元发展阶段:21世纪至今第20-22页
第二章 “新民歌”的论析第22-42页
 第一节 “新民歌”的界定第22页
 第二节 “新民歌”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第22-25页
  一、时代背景的不同第22-24页
  二、审美思想的发展第24页
  三、受众群体的变化第24页
  四、传播方式的改变第24-25页
  五、“千人一面”现象的冲击第25页
 第三节 “新民歌”的类型和代表作第25-28页
  一、现代原创曲第25-26页
  二、传统改编曲第26-27页
  三、民谣风格曲第27页
  四、跨界混搭曲第27-28页
 第四节 促进“新民歌”发展的大型音乐会第28-31页
  一、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28-30页
  二、中国新民歌演唱会第30页
  三、印象中国——2006维也纳·中国新民歌音乐会第30-31页
 第五节 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区别与联系第31-34页
  一、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区别第31-33页
  二、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的联系第33-34页
 第六节 新民歌与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融合比较第34-38页
  一、新民歌与新民乐第35页
  二、新民歌与现代创作民歌第35-36页
  三、新民歌与原生态民歌第36页
  四、新民歌与流行音乐第36-37页
  五、新民歌与民通唱法第37-38页
 第七节 “新民歌”的价值分析第38-42页
  一、“新民歌”的文化价值第38页
  二、“新民歌”的社会价值第38-39页
  三、“新民歌”的商业价值第39-40页
  四、“新民歌”的世界价值第40页
  五、“新民歌”的美学价值第40-42页
第三章 对“新民歌”的思考和展望第42-52页
 第一节 对“新民歌”的思考第42-46页
  一、新民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第42-43页
  二、新民歌合理存在的“艺术内核”第43-46页
 第二节 新民歌对于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意义第46-52页
  一、“新民歌”的发展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时代思潮第46-47页
  二、“新民歌”的发展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潮流趋势第47-49页
  三、“新民歌”的发展预示了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广阔前景第49-50页
  四、“新民歌”的发展促进了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构建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个人简历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代武舞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前舞蹈创编教学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