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包装学论文--包装材料论文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致谢第1-9页
摘要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3页
   ·增塑剂的概述第10-12页
     ·增塑剂的理化性质第11页
     ·增塑剂的生产使用现状第11页
     ·增塑剂的毒性及对人体的影响第11-12页
   ·双酚A 的概述第12-15页
     ·双酚A 的性质第12页
     ·双酚A 的用途及生产使用状况第12-13页
     ·双酚A 的毒性研究第13-14页
     ·双酚A 现有检测研究第14页
     ·双酚A 最新报道第14-15页
   ·化学发光分析法第15-16页
     ·化学发光分析法简介第15页
     ·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及其应用第16-20页
     ·液相化学发光第16-20页
     ·气相化学发光第20页
   ·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第20-23页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第20-21页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第21页
     ·离子色谱-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第21-22页
     ·化学发光技术应用前景第22-23页
2 引言第23-25页
   ·课题提出的依据和研究目的意义第23-24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页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第24-25页
3 鲁米诺-双氧水-铬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双酚A第25-34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5-27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25页
     ·主要试验试剂第25-26页
     ·样品第26页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26页
     ·样品的前处理第26-27页
   ·实验方法第27-30页
     ·化学发光体系的最佳条件第27页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工作参数第27页
     ·样品的纯化、富集第27页
     ·双酚A 试液的标准曲线第27-28页
     ·样品测定第28-29页
     ·检出限第29页
     ·标准偏差第29页
     ·回收率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33页
     ·化学发光仪工作参数的设定第30页
     ·鲁米诺溶液浓度的确定第30页
     ·鲁米诺溶液pH 的确定第30-31页
     ·双氧水溶液浓度的确定第31-32页
     ·催化剂Cx~(3+)浓度的确定第32页
     ·双酚A 分析液pH 的确定第32-33页
     ·干扰实验第33页
   ·小结第33页
 附加试验第33-34页
4 鲁米诺-高锰酸钾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双酚A第34-42页
   ·实验部分第34-35页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第34页
     ·主要试验试剂第34页
     ·样品第34-35页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35页
     ·样品前处理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8页
     ·化学发光体系的最佳条件第35页
     ·化学发光体系的最佳条件第35-36页
     ·样品的纯化、富集第36页
     ·双酚A 标准曲线第36页
     ·样品测定第36-37页
     ·检出限第37页
     ·标准偏差第37页
     ·回收率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1页
     ·化学发光仪工作参数的设定第38页
     ·鲁米诺分析液的浓度的选择第38-39页
     ·鲁米诺分析液的pH 的选择第39页
     ·高锰酸钾浓度的选择第39-40页
     ·双酚A 分析液pH 的确定第40页
     ·干扰实验第40-41页
   ·小结第41-42页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酚A第42-49页
   ·前言第42页
   ·实验部分第42-4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2页
     ·主要试剂及样品第42-43页
     ·样品第43页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43页
     ·样品前处理第43页
     ·实验方法第43-44页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44-48页
     ·双酚A 标准溶液图谱及标准曲线第44-45页
     ·双酚A 试液的图谱及测定结果第45-46页
     ·检出限第46-47页
     ·回收率第47页
     ·样品处理过程中原浸提液图谱及结果(未经过固相萃取柱)第47页
     ·过固相萃取柱后的试液图谱及结果(柱后废液)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9-51页
   ·结论第49页
   ·双酚A 两种测定体系的比较第49-50页
   ·化学发光法与国标法比较第50页
   ·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6页
Abstract第56-58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齿果酸模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特性评价
下一篇: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