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论 | 第7-15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第7-8页 |
1.罗尔斯的正义论道德思想对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 第7-8页 |
2.对罗尔斯道德教育思想之系统的教育学研究相对稀薄 | 第8页 |
(二) 关于罗尔斯正义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意蕴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1.关于罗尔斯正义论思想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8-12页 |
2.罗尔斯正义论思想研究的不足 | 第12-13页 |
(三)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文献法 | 第13页 |
2.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正义论思想的脉络梳理 | 第13-15页 |
一、 罗尔斯正义论思想的历史境遇及其理论根基 | 第15-18页 |
(一) 罗尔斯其人其事 | 第15-16页 |
(二) 罗尔斯正义论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6页 |
(三) 罗尔斯正义论思想的理论根基 | 第16-17页 |
(四) 罗尔斯正义论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17-18页 |
二、 作为公平的正义:罗尔斯正义论道德观的理论骨核 | 第18-30页 |
(一) 追求正义:罗尔斯道德思想的最高目标 | 第18-24页 |
1.自由与差别平等:罗尔斯正义思想的两大原则 | 第19-22页 |
2.“词典式”排列顺序:罗尔斯正义道德的优先规则 | 第22-24页 |
(二) 作为公平的正义:达臻正义之鹄的的基本路径 | 第24-30页 |
1.公平:正义理想由以实现的先决条件 | 第24-25页 |
2.诉诸公平的正义道德观之价值内核分梳 | 第25-30页 |
(三) 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契合:正义社会的理想图景 | 第30页 |
三、 罗尔斯正义论蕴含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 第30-39页 |
(一) 自律与互惠:道德教育的目标观 | 第30-31页 |
(二) 从权威道德到社团道德、原则道德:道德教育的过程观 | 第31-34页 |
(三) 反思的平衡:道德教育的方法观 | 第34-36页 |
(四) 重叠共识:道德教育的课程观 | 第36-37页 |
(五) 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道德教育的师生观 | 第37-39页 |
四、 罗尔斯正义论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局限 | 第39-44页 |
(一) 罗尔斯正义论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贡献 | 第39-41页 |
(二) 罗尔斯正义论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局限 | 第41-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