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比N还N”句式的多角度考察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0-17页
 一、 研究对象和选题缘起第10页
 二、 研究范围第10-11页
 三、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11-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页
 五、 本文的语料说明第16-17页
  (一) 语料来源第16页
  (二) 符号说明第16-17页
第一章 “比 N 还 N”句式的形式特点第17-24页
 一、 “比 N 还 N”句式的层次关系第17页
 二、 “比 N 还 N”句式的组成成分第17-24页
  (一) “比”的意义和性质第17页
  (二) “还”的意义和性质第17-19页
  (三) “N”的语义类型和形式特征第19-24页
第二章 “比 N 还 N”句式的语义分析第24-34页
 一、 变量 N 的语义分析第24-29页
  (一) 前 N 作为比较项的语义要求第24-25页
  (二) 后 N 作为结论项的语义要求第25-28页
  (三) “比 N 还 N”句式对 N 的语义要求第28-29页
 二、 “比 N 还 N”句式中前后 N 的比较第29-31页
  (一) 语义属性不同第29页
  (二) 指称不同第29-30页
  (三) 前 N 的确定性和后 N 的模糊性第30-31页
 三、 “比 N 还 N”句式的语义特征第31-34页
  (一) “比 N 还 N”句式表示语义程度的提升第31页
  (二) “比 N 还 N”句式具有主观极限义第31-32页
  (三) “比 N 还 N”句式具有强调义第32页
  (四) “比 N 还 N”句式具有主观评价和判断义第32页
  (五) “比 N 还 N”句式凸显名词性质义第32-34页
第三章 “比 N 还 N”句式的语用分析第34-41页
 一、 “比 N 还 N”句式与语境的关系第34-37页
  (一) 交际双方的共享知识第34页
  (二) 语境对“比 N 还 N”句式的制约第34-36页
  (三) 语境对“比 N 还 N”句式的选择第36-37页
 二、 “比 N 还 N”句式的焦点分析第37-38页
 三、 “比 N 还 N”句式的反预期功能第38-39页
 四、 “比 N 还 N”句式的表述作用第39-41页
第四章 “比 N 还 N”句式的内在理据第41-46页
 一、 名词的非范畴化第41-43页
  (一) 前 N 表示类的意义第41-42页
  (二) 前后 N 的前置修饰成分受到限制第42页
  (三) 后 N 丧失了指称意义第42-43页
  (四) 后 N 发生了功能游移第43页
 二、 转喻第43-44页
 三、 “主观性”和“主观化”第44-45页
 四、 经济原则第45-46页
第五章 “比 N 还 N”句式的相关句式第46-52页
 一、 “比 N 还 A”句式与“比 N 还 N”句式第46-48页
  (一) 句式功能第46页
  (二) 进入句式中 N 的限制第46-47页
  (三) 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的定位性第47页
  (四) 副词“还”第47-48页
 二、 两个 N 之间连接词为“还要”“还像”“更”“更加”的句式第48-52页
  (一) “比 N 还要 N”句式第48-49页
  (二) “比 N 还像 N”句式第49-50页
  (三) “比 N 更 N”句式第50-51页
  (四) “比 N 更加 N”句式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注释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侠五义》中的侠士形象研究
下一篇:“A就A”格式的多角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