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汉语补语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对外汉语补语习得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14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补语类型界定 | 第14页 |
·初、中、高级留学生汉语水平划分标准 | 第14-15页 |
·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对比分析理论 | 第15页 |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5-16页 |
·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调查工具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样本数量与分布 | 第17-18页 |
2 中亚留学生粘合式补语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18-62页 |
·粘合式补语正确使用情况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粘合式补语使用偏误分析 | 第19-60页 |
·结果补语偏误分析 | 第19-31页 |
·趋向补语偏误分析 | 第31-41页 |
·数量补语偏误分析 | 第41-53页 |
·介宾短语做补语偏误分析 | 第53-60页 |
·补语学习态度及策略调查分析 | 第60-62页 |
·补语难易度的主观评价 | 第60页 |
·补语重要性的主观评价 | 第60-61页 |
·补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 第61-62页 |
3 中亚留学生粘合式补语使用偏误成因 | 第62-67页 |
·内部因素 | 第62-64页 |
·母语负迁移 | 第62-63页 |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第63页 |
·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63-64页 |
·外部因素 | 第64-67页 |
·教师 | 第64-65页 |
·教材 | 第65-67页 |
4 汉语粘合式补语教学对策及建议 | 第67-71页 |
·从教师的角度 | 第67-69页 |
·加强俄汉对比分析及对比教学 | 第67页 |
·加强汉语本体研究 | 第67-68页 |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 第68-69页 |
·从教材的角度 | 第69-70页 |
·采用俄语注释,分散与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编排补语知识 | 第69页 |
·课后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有针对性 | 第69-70页 |
·从学习者自身的角度 | 第70-71页 |
·纠正学习策略引起的使用偏差 | 第70页 |
·树立信心,努力克服畏难心理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附录一 | 第72-73页 |
附录二 | 第73-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