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1 前言 | 第8-18页 |
| ·概述 | 第8页 |
| ·泡菜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泡菜微生物研究 | 第9-10页 |
| ·泡菜工业化生产工艺 | 第10页 |
| ·泡菜发酵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 第10页 |
| ·泡菜的营养、安全性研究 | 第10-12页 |
| ·泡菜中乳酸菌 | 第12-16页 |
| ·乳酸菌概述 | 第12页 |
| ·泡菜中乳酸菌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 ·乳酸菌的乳酸发酵作用 | 第13页 |
| ·乳酸菌的代谢产物 | 第13-14页 |
| ·乳酸菌鉴定技术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8-26页 |
|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8-19页 |
| ·试验方法 | 第19-26页 |
|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 | 第19-20页 |
| ·菌种鉴定 | 第20-21页 |
| ·菌株性能测定 | 第21页 |
| ·菌株蛋白酶活力测定 | 第21-22页 |
| ·优良发酵剂筛选试验 | 第22-24页 |
| ·不同温度下优良发酵剂发酵萝卜产酸试验 | 第24页 |
| ·优良发酵剂发酵萝卜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优良发酵剂发酵萝卜风味物质的检测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 ·菌种分离、筛选 | 第26-27页 |
| ·菌种鉴定 | 第27-30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27-28页 |
| ·乳酸定性检测结果 | 第28页 |
| ·生化特征鉴定结果 | 第28-30页 |
| ·菌株性能测定 | 第30-33页 |
| ·菌株36h 生长曲线及pH 值变化曲线 | 第30-32页 |
| ·菌株对不同pH 值和盐浓度的适应性 | 第32-33页 |
| ·菌株的最适温度生长试验结果 | 第33页 |
| ·菌株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33-34页 |
| ·优良发酵剂筛选试验结果 | 第34-39页 |
| ·发酵泡菜pH 值和产酸结果 | 第34-36页 |
| ·主要风味物质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 ·感官评定结果 | 第37-39页 |
| ·不同温度下优良发酵剂发酵萝卜产酸情况 | 第39-41页 |
| ·优良发酵剂发酵萝卜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 | 第41-43页 |
| ·优良发酵剂发酵萝卜泡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图谱分析 | 第43-45页 |
| 4 结论和展望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展望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