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7页 |
全文中文摘要 | 第7-8页 |
全文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鲜切果蔬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2 鲜切蔬菜生产中的质量控制--HACCP | 第13-15页 |
·HACCP系统的概念和发展由来 | 第13-14页 |
·HACCP在蔬菜加工业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3 鲜切果蔬褐变及控制 | 第15-16页 |
·鲜切果蔬褐变机理 | 第15页 |
·鲜切果蔬褐变控制 | 第15-16页 |
4 MAP技术 | 第16-18页 |
第二篇 研究报告 | 第18-52页 |
第一章 不同清洗剂清洗对鲜切叶菜和花菜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 第18-28页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18-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材料 | 第19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包装材料 | 第19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1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21页 |
·原料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0-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6页 |
·不同清洗方法对鲜切青菜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清洗方法对鲜切青菜叶绿素荧光值变化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清洗鲜切花椰菜HW值的变化 | 第22-23页 |
·不同清洗对鲜切菜相对电导率变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清洗方法对鲜切青菜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清洗对鲜切菜加工操作过程中带菌数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结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不同褐变抑制剂效果的比较 | 第28-35页 |
中文摘要 | 第28页 |
英文摘要 | 第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供试材料 | 第28-29页 |
·包装材料 | 第29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原料处理方法 | 第29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不同护色剂处理后鲜切茄子HW值的变化 | 第30-31页 |
·不同护色剂处理鲜切马铃薯HW值和PPO活性的变化 | 第31-32页 |
·不同护色处理鲜切毛笋褐变指数的变化 | 第32-34页 |
3 结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包装方法和条件对鲜切蔬菜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 第35-52页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35-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 | 第36页 |
·供试材料 | 第36页 |
·包装材料 | 第36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8页 |
·原料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37-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不同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对鲜切菜失重率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不同包装对鲜切芋头HW值的影响 | 第41页 |
·不同包装对鲜切菜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包装鲜切菜袋内气体成分的变化 | 第43-46页 |
·不同处理鲜切青花菜Vc含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不同处理鲜切菜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不同处理鲜切菜叶绿素荧光值的变化 | 第48-49页 |
·不同处理鲜切青花菜乙烯含量的变化 | 第49-50页 |
·不同包装青菜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第50页 |
·不同包装鲜切青花菜及青菜的感官变化及货架期的确定 | 第50-51页 |
3 结论 | 第51-52页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