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大学专业与课程关系的两种模式解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1引言第8-17页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第8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9页
 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9-15页
  一、关于大学专业的研究第9-12页
  二、关于大学课程的研究第12-13页
  三、关于专业与课程的关系的研究第13-15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5-16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第17-22页
 第一节 大学课程第17页
 第二节 大学专业第17-19页
 第三节 模式第19页
 第四节 专业规定课程模式第19-20页
 第五节 课程组合专业模式第20-22页
第三章 两种模式的比较——以哈佛和北大为例第22-46页
 第一节 两种模式的理念比较第22-28页
  一、课程组合专业模式的理念第22-24页
  二、专业规定课程模式的理念第24-27页
  三、两种理念的差异第27-28页
 第二节 两种模式的管理制度比较第28-36页
  一、课程组合专业模式的制度第28-31页
  二、专业规定课程模式的制度第31-33页
  三、两种模式管理制度的区别第33-36页
 第三节 两种模式的运行方式比较第36-46页
  一、课程组合专业模式的运行方式第36-41页
  二、专业规定课程模式的运行方式第41-45页
  三、两种运行方式的区别第45-46页
第四章 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及我们的选择第46-56页
 第一节 两种模式的利弊分析第46-49页
  一、对社会发展的适应与推动第46-47页
  二、对学生的培养第47-48页
  三、对学校的发展第48-49页
 第二节 我国专业规定课程模式的调整第49-54页
  一、下放专业设置权第50-51页
  二、调整课程类型和比例第51页
  三、推进学分制改革第51-52页
  四、按大类招生的试行第52-54页
 第三节 我国专业规定课程模式改革的展望第54-56页
  一、进一步改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调控方式第54页
  二、打破专业壁垒,虚化院系设置第54-55页
  三、实施课程模块化改革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1页
后记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Super生涯发展理论及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