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国外职业指导理论的发展 | 第9-12页 |
二、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一、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第二章 Super生涯发展理论要义解读 | 第19-50页 |
第一节 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意义和基本概念 | 第19-27页 |
一、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意义 | 第19-22页 |
二、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22-26页 |
三、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生活广度与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 | 第27-38页 |
一、五阶段发展理论 | 第27-29页 |
二、循环式发展理论 | 第29-37页 |
三、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节 生涯发展的测评和生涯发展评估辅导 | 第38-50页 |
一、生涯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 第38-44页 |
二、生涯发展评估辅导(C-DAC)模式 | 第44-48页 |
三、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生涯发展理论的教育契合 | 第50-60页 |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诉求 | 第51-54页 |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 第51-52页 |
二、综合素质的培养 | 第52-54页 |
第二节 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教育诉求 | 第54-60页 |
一、Super生涯发展理论的教育因素 | 第54-58页 |
二、Super生涯发展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 第58-60页 |
第四章 Super生涯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 | 第60-69页 |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和任务 | 第60-65页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的 | 第60-61页 |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任务 | 第61-65页 |
第二节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和途径 | 第65-69页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 第65-67页 |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后记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