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概述 | 第12-20页 |
2.1 能力素质的发端 | 第12页 |
2.2 国内外能力素质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2.3 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3 能力素质模型 | 第16-19页 |
2.3.1 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 | 第16页 |
2.3.2 能力素质冰山模型 | 第16-17页 |
2.3.3 能力素质洋葱模型 | 第17-18页 |
2.3.4 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素的确定 | 第20-28页 |
3.1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角色定位 | 第20-21页 |
3.2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页 |
3.3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素的获取 | 第21-25页 |
3.3.1 文献研究法初步提取能力素质要素 | 第21-22页 |
3.3.2 行为事件访谈法完善能力素质要素 | 第22-25页 |
3.4 能力素质要素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 第25-26页 |
3.4.1 能力素质要素调查问卷编制 | 第25页 |
3.4.2 能力素质要素调查问卷发放 | 第25-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 第28-42页 |
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28-36页 |
4.1.1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 第28-30页 |
4.1.2 因子分析并提取能力素质要素公因子 | 第30-34页 |
4.1.3 能力素质要素公共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4.1.4 调查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5-36页 |
4.2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4.3 重要性和实际测评值的比较 | 第37-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 | 第42-54页 |
5.1 能力素质模型在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 第42-45页 |
5.2 能力素质模型在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 第45-47页 |
5.3 能力素质模型在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中的应用 | 第47-50页 |
5.4 能力素质模型在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5.5 能力素质模型在薪酬激励中的应用 | 第51-52页 |
5.6 能力素质模型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 第5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5页 |
6.3 研究的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A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素调查问卷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