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法论文

20世纪美国写作教学的话语变迁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导论第16-81页
    1.1 选题缘起与意义第16-22页
        1.1.1 写作研究的学术化第16-19页
        1.1.2 写作素养的崛起第19-21页
        1.1.3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 概念界定第22-34页
        1.2.1 写作研究术语屏第23-25页
        1.2.2 写作的多重涵义第25-34页
    1.3 美国写作教学研究概述第34-78页
        1.3.1 国内美国写作研究综述第34-37页
        1.3.2 国外美国写作研究综述第37-41页
        1.3.3 美国写作研究的发展轨迹第41-57页
        1.3.4 美国写作研究的三种取向第57-78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78-81页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78-80页
        1.4.2 研究方法第80-81页
2 过程研究与读者意识的唤醒第81-106页
    2.1 写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第81-87页
        2.1.1 艾米格:一种独特的言语过程第81-84页
        2.1.2 写作与学习:异体同构?第84-87页
    2.2 过程写作教学法与修改策略第87-97页
        2.2.1 莫里:写作是过程而非结果第87-90页
        2.2.2 修改的过程:反复重写?第90-97页
    2.3 写作者读者意识的唤醒与培养第97-103页
        2.3.1 沃特:写作过程中的虚构读者第97-99页
        2.3.2 读者的角色:被强调还是被唤醒?第99-103页
    2.4 后过程写作教学法第103-106页
        2.4.1 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哲思第103页
        2.4.2 尴尬的十字路口:反基础主义?第103-106页
3 话语研究与修辞理论的转化第106-121页
    3.1 写作话语的目标与分类第106-116页
        3.1.1 话语系统的分类第106-109页
        3.1.2 写作教学中话语类型第109-116页
    3.2 修辞理论转化为写作教学认识论第116-121页
        3.2.1 博林:写作教学旨在涵养社会认识第116-117页
        3.2.2 写作教学作为修辞体验第117-121页
4 认知研究与写作思维的养成第121-135页
    4.1 写作认知模型与非线性写作过程第121-130页
        4.1.1 弗劳尔与海耶斯的写作模型第121-124页
        4.1.2 认知学模型:问题—解决模式?第124-130页
    4.2 写作思维的理性进阶第130-135页
        4.2.1 贝载尔:思维与语言的进阶模式第130-132页
        4.2.2 写作的双线思维:个人内在与社会外在第132-135页
5 情境研究与多元文化接触区第135-188页
    5.1 接触区与多元文化主义第135-148页
        5.1.1 普拉特:接触区是文化冲突的社会空间第135-140页
        5.1.2 多声音对话:文化接触区下的写作课堂第140-148页
    5.2 社会建构视角下的协作式写作教学第148-173页
        5.2.1 写作的社会建构性第149-158页
        5.2.2 协作式写作教学理论及实践第158-173页
    5.3 社会文化活动理论与写作教学第173-188页
        5.3.1 活动理论与活动系统框架第173-176页
        5.3.2 质性研究与写作教学第176-183页
        5.3.3 罗素:活动理论下的体裁教学第183-188页
6 结语第188-204页
附录1 美国写作教学课堂观察:写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第204-213页
附录2 过一种作家的生活(living a writerly life)第213-222页
附录3 《贝德福德写作教师参考书目》的文献分类第222-225页
附录4 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评估系统(MCAS)4年级英语语言艺术(ELA)6分制写作样本第225-231页
参考文献第231-248页
作者简历以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248页

论文共2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光谱分离技术的光伏农业系统研究
下一篇:电动自行车在交叉口的行为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