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光伏产业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1.2 光伏农业 | 第17-21页 |
1.2.1 光伏农业温室大棚 | 第17-18页 |
1.2.2 光伏养殖和渔光互补 | 第18-19页 |
1.2.3 光伏水泵和光伏废水净化 | 第19-20页 |
1.2.4 农村分布式光伏电站 | 第20-21页 |
1.3 聚光光伏 | 第21-27页 |
1.3.1 聚光跟踪系统 | 第22-25页 |
1.3.2 散热系统 | 第25-27页 |
1.4 光谱分离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4.1 光谱分离光伏系统 | 第27-29页 |
1.4.2 光谱分离光伏农业 | 第29页 |
1.5 本文工作 | 第29-31页 |
第2章 分光功率模拟计算 | 第31-55页 |
2.1 光合作用 | 第31-32页 |
2.2 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透光功率模拟 | 第32-39页 |
2.2.1 基于普朗克黑体辐射的模拟 | 第32-36页 |
2.2.2 基于AM1.5太阳辐射的模拟 | 第36-39页 |
2.3 晶硅电池功率模拟 | 第39-54页 |
2.3.1 晶硅电池的工作模型 | 第39-41页 |
2.3.2 晶硅电池的功率计算 | 第41-44页 |
2.3.3 方波反射峰对晶硅电池功率损耗的模拟结果 | 第44-49页 |
2.3.4 高斯反射峰对晶硅电池功率损耗的模拟结果 | 第49-54页 |
2.4 本章工作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分光光学膜的模拟设计和测试 | 第55-79页 |
3.1 光学干涉膜原理 | 第55-61页 |
3.1.1 光学干涉膜电磁学理论基础 | 第56-57页 |
3.1.2 光学干涉膜计算 | 第57-61页 |
3.2 光学干涉膜设计 | 第61-71页 |
3.2.1 截止干涉膜 | 第61-62页 |
3.2.2 带通/阻干涉膜 | 第62-64页 |
3.2.3 光伏系统的干涉膜设计 | 第64-68页 |
3.2.4 现有的塑料干涉膜组合 | 第68-71页 |
3.3 干涉膜斜入射测试 | 第71-75页 |
3.4 干涉膜可靠性测试 | 第75-77页 |
3.4.1 干涉膜的紫外光老化测试 | 第75-76页 |
3.4.2 干涉膜的湿热光老化测试 | 第76-77页 |
3.5 本章工作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聚光光伏系统结构设计 | 第79-101页 |
4.1 光伏电池组件 | 第79-85页 |
4.1.1 光伏电池阵列模型 | 第79-81页 |
4.1.2 光伏电池组件设计 | 第81-85页 |
4.2 聚光器的设计 | 第85-95页 |
4.2.1 反射槽尺寸选择 | 第85-88页 |
4.2.2 光伏电池组件位置选择 | 第88-95页 |
4.3 跟踪系统程序 | 第95-99页 |
4.3.1 太阳光角度规律 | 第96-98页 |
4.3.2 跟踪算法 | 第98-99页 |
4.4 本章工作小结 | 第99-101页 |
第5章 光伏农业系统测试 | 第101-117页 |
5.1 温室内光伏农业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101-106页 |
5.2 露天光伏农业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第106-110页 |
5.3 光学薄膜对植物的影响 | 第110-114页 |
5.4 本章工作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117-118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18-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