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2.1 弹幕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1 弹幕概念及其特点 | 第12页 |
2.1.2 弹幕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2 过程写作教学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2.1 过程写作教学及其概念 | 第15-17页 |
2.2.2 过程写作教学的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3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19-26页 |
3.1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3.1.1 交际教学理论 | 第19页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20页 |
3.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3.2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 第21-26页 |
3.2.1 弹幕为实施过程写作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 第21-23页 |
3.2.2 弹幕为实施过程写作教学提供了环境支持 | 第23-24页 |
3.2.3 弹幕在过程写作教学的实施有良好的政策支持 | 第24-26页 |
4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26-31页 |
4.1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预写阶段 | 第26-28页 |
4.1.1 有的放矢之范文注解 | 第27页 |
4.1.2 电闪雷鸣之头脑风暴 | 第27页 |
4.1.3 即穷验问之主题分析 | 第27-28页 |
4.1.4 去粗取精之分类归纳 | 第28页 |
4.2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写作阶段 | 第28-29页 |
4.2.1 井然有序之提纲列举 | 第29页 |
4.2.2 集思广益之草稿框架 | 第29页 |
4.3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反馈阶段 | 第29-31页 |
4.3.1 弹射臧否之同伴互评 | 第29-30页 |
4.3.2 教学相长之师生互评 | 第30-31页 |
5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的实验案例 | 第31-39页 |
5.1 实验假设 | 第31页 |
5.2 实验对象 | 第3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5.4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5.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9页 |
5.5.1 问卷 | 第34-35页 |
5.5.2 前测 | 第35页 |
5.5.3 后测 | 第35-36页 |
5.5.4 课堂观察 | 第36-37页 |
5.5.5 访谈 | 第37-38页 |
5.5.6 综合分析 | 第38-39页 |
6 结语 | 第39-4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9-40页 |
6.1.1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及自信 | 第39页 |
6.1.2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缓解学生的写作焦虑 | 第39-40页 |
6.1.3 弹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第40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40-41页 |
6.2.1 角色转换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保障 | 第40-41页 |
6.2.2 及时反馈是学生写作质量提高的保证 | 第41页 |
6.2.3 情感因素是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 | 第41页 |
6.2.4 信息素养是学生及教师亟待培养与提高的目标 | 第41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41-42页 |
6.3.1 研究范围方面 | 第41页 |
6.3.2 研究深度方面 | 第41页 |
6.3.3 研究内容方面 | 第41-42页 |
6.4 建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A. 英语写作态度的调查问卷 | 第50-51页 |
B. 英语写作水平前测试卷 | 第51页 |
C. 英语写作水平后测试卷 | 第51页 |
D. 英语写作水平评分标准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