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增值型内部审计概述 | 第21-28页 |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 | 第21-22页 |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增值方式 | 第22-23页 |
2.2.1 通过确认或咨询业务实现增值 | 第22-23页 |
2.2.2 通过价值挖掘和业务创新实现增值 | 第23页 |
2.3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 | 第23-28页 |
2.3.1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共同点 | 第24-25页 |
2.3.2 增值型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差异 | 第25-28页 |
3 Z公司内部审计现状及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 第28-39页 |
3.1 Z公司基本情况 | 第28页 |
3.2 Z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 第28-29页 |
3.2.1 Z公司现有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及人员 | 第28-29页 |
3.2.2 Z公司现有内部审计业务 | 第29页 |
3.3 Z公司现有内部审计业务存在的缺陷 | 第29-37页 |
3.3.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足 | 第30-31页 |
3.3.2 现有事后审计效果较差 | 第31-32页 |
3.3.3 内部审计团队专业背景比较单一 | 第32-33页 |
3.3.4 现有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 第33-34页 |
3.3.5 现有业务不考虑管理层需求 | 第34-35页 |
3.3.6 审计部门绩效难以体现 | 第35-36页 |
3.3.7 现有内部审计资源投入不足 | 第36-37页 |
3.4 Z公司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 第37-39页 |
3.4.1 纠正原有弊端需要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 | 第37页 |
3.4.2 提高现有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需要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 | 第37-38页 |
3.4.3 提升现有内部审计价值需要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 | 第38-39页 |
4 Z公司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关键困难 | 第39-47页 |
4.1 统一管理层的认知存在困难 | 第39-41页 |
4.1.1 高管层对内部审计存在不同认知 | 第39页 |
4.1.2 内部审计对高级管理层影响不足 | 第39-41页 |
4.2 自我重构价值增值职能存在困难 | 第41-43页 |
4.2.1 法定业务刚性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自我重构 | 第41-42页 |
4.2.2 现有内审部门缺乏自我重构动力 | 第42-43页 |
4.3 再造增值型内审流程存在困难 | 第43-44页 |
4.3.1 现有内审业务流程已经固化 | 第43-44页 |
4.3.2 增值型内审的技术难度更高 | 第44页 |
4.4 配套增值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困难 | 第44-47页 |
4.4.1 配套胜任的内部审计团队困难 | 第44-45页 |
4.4.2 配套“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困难 | 第45-47页 |
5 Z公司应用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 第47-64页 |
5.1 营销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 | 第47-48页 |
5.1.1 内审部门明确价值增值理念 | 第47-48页 |
5.1.2 向管理层营销增值型内审理念 | 第48页 |
5.2 重构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 | 第48-51页 |
5.2.1 明确“服务”定位 | 第48-49页 |
5.2.2 以“增值”为目标,以结果为导向 | 第49页 |
5.2.3 以利益相关者需求为中心 | 第49-50页 |
5.2.4 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 | 第50-51页 |
5.3 “价值增值”与合规业务相结合 | 第51-53页 |
5.3.1 项目实施应实现多重目标 | 第51-52页 |
5.3.2 重视“价值”核算 | 第52-53页 |
5.4 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制度流程 | 第53-58页 |
5.4.1 完善内部审计部门规章 | 第53页 |
5.4.2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第53-58页 |
5.5 建立配套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体系 | 第58-62页 |
5.5.1 优化内部审计团队知识结构 | 第58页 |
5.5.2 建立适合的内部审计考核体系 | 第58-61页 |
5.5.3 加强内部审计后续教育和职业培训 | 第61-62页 |
5.6 拓展内部审计范围、积极创新 | 第62-64页 |
5.6.1 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 第62-63页 |
5.6.2 积极尝试内部审计业务创新 | 第63-64页 |
6 研究结论及局限 | 第64-67页 |
6.1 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64-66页 |
6.2 本文的局限性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