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汉语言专业留学生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基于议论文写作的考察

内容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0页
    1.1 研究背景第22-2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1.3 研究方法第26-28页
    1.4 论文章节安排第28-3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0-57页
    2.1 词汇与写作成绩关系的研究第30-34页
        2.1.1 国外研究第30-31页
        2.1.2 国内英语学界的研究第31-32页
        2.1.3 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的研究第32-33页
        2.1.4 研究空间第33-34页
    2.2 产出性词汇的发展研究第34-40页
        2.2.1 国外研究第34-35页
        2.2.2 国内英语学界的研究第35-37页
        2.2.3 国内对外汉语学界的研究第37-39页
        2.2.4 研究空间第39-40页
    2.3 学习者角度下的词汇学习成功因素研究第40-55页
        2.3.1 成功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第40-44页
        2.3.2 词汇学习策略第44-49页
        2.3.3 成功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第49-51页
        2.3.4 词汇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第51-53页
        2.3.5 研究空间第53-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第57-83页
    3.1 以单词为中心的词汇能力第57-62页
        3.1.1 Richards的假说第57-58页
        3.1.2 Nation的理论第58-62页
    3.2 以词库为中心的词汇能力第62-68页
        3.2.1 Chapelle的理论第62-63页
        3.2.2 Meara的理论第63-64页
        3.2.3 Henrikson的理论第64-65页
        3.2.4 Qian的理论第65-66页
        3.2.5 张文忠和吴旭东的理论第66-67页
        3.2.6 Jiang的理论第67-68页
    3.3 对已有词汇能力理论的再思考第68页
    3.4 产出性词汇研究的相关理论第68-71页
        3.4.1 Baba的理论第68-70页
        3.4.2 Crossley的理论第70-71页
    3.5 本论文的词汇研究维度第71-81页
        3.5.1 词汇广度第71-73页
        3.5.2 词汇深度第73-81页
        3.5.3 词汇提取第81页
    3.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词汇与写作成绩的关系研究第83-108页
    4.1 研究问题第83页
    4.2 语料来源与处理第83-84页
    4.3 各维度的操作性定义及其测量第84-95页
        4.3.1 词汇广度第84-88页
        4.3.2 词汇深度第88-94页
        4.3.3 词汇提取第94-95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95-102页
        4.4.1 相关性分析结果第96-98页
        4.4.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第98-102页
    4.5 讨论第102-106页
    4.6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二语者词汇发展的组内研究第108-211页
    5.1 研究问题第108-109页
    5.2 语料来源与收集第109-111页
    5.3 语料加工与处理第111页
    5.4 各个变量的定义及其测量第111-113页
    5.5 结果与分析第113-211页
        5.5.1 全体学习者的词汇发展趋势第113-139页
        5.5.2 低分组词汇发展趋势第139-163页
        5.5.3 中分组词汇发展研究第163-187页
        5.5.4 高分组词汇发展研究第187-211页
第六章 二语者词汇发展的组间研究第211-233页
    6.1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第211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211-230页
        6.2.1 文本长度第211-212页
        6.2.2 副词第212-217页
        6.2.3 四字词第217-219页
        6.2.4 五级词第219-220页
        6.2.5 六级词第220-221页
        6.2.6 超纲词第221-223页
        6.2.7 二语者词汇变量进步快慢的组间研究第223-226页
        6.2.8 二语者代表性作文比较分析第226-230页
    6.3 本章小结第230-233页
第七章 二语者与母语者词汇的组间研究第233-277页
    7.1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第233页
    7.2 母语语料来源第233-234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234-274页
        7.3.1 文本长度第234-236页
        7.3.2 副词第236-250页
        7.3.3 四字词第250-253页
        7.3.4 五级词第253-255页
        7.3.5 六级词第255-258页
        7.3.6 超纲词第258-261页
        7.3.7 二语者与母语组的词汇效应量比较第261-269页
        7.3.8 二语者与母语者代表性作文分析第269-274页
    7.4 本章小结第274-277页
第八章 词汇发展的学习者因素分析—成功与不成功学习者的个案研究第277-314页
    8.1 研究问题第277页
    8.2 访谈对象第277-280页
        8.2.1 访谈对象的确定第277-278页
        8.2.2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第278-280页
    8.3 访谈问题的设计第280-283页
        8.3.1 Dornyei的“自我调节策略系统”第280页
        8.3.2 Tseng的“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量表”第280-282页
        8.3.3 本文的访谈问题第282-283页
    8.4 数据收集第283页
    8.5 结果分析第283-311页
        8.5.1 责任控制策略第283-286页
        8.5.2 情感控制策略第286-289页
        8.5.3 环境控制策略第289-295页
        8.5.4 词汇学习观念第295-300页
        8.5.5 词汇学习策略第300-311页
    8.6 本章小结第311-314页
第九章 总体讨论第314-336页
    9.1 理论思考第314-327页
        9.1.1 对Laufer的“产出性词汇门槛假说”的再思考第314-319页
        9.1.2 联结主义词汇学习观第319-325页
        9.1.3 互动中的语言协同第325-327页
    9.2 教学启示第327-334页
        9.2.1 基于词汇质量的作文自动评估第328-329页
        9.2.2 提供多样化的输入第329-331页
        9.2.3 聚焦形式的词汇学习第331-332页
        9.2.4 作文的修改与反馈第332-333页
        9.2.5 课后作业:与母语者互动第333-334页
    9.3 本章小结第334-336页
第十章 结论第336-340页
    10.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336-338页
    10.2 未来的研究方向第338-340页
参考文献第340-359页
附录第359-365页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365-366页
后记第366-368页

论文共3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上海市井小说的诗学建构
下一篇:明代乐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