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刘聪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演唱与教学探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的意义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0页
        1.2.1 有关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文献检索情况第9-10页
        1.2.2 有关歌曲《故园恋》的文献检索情况第10页
        1.2.3 有关歌曲《思乡夜》、《雨后》、《归乡》的文献检索情况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1 资料搜集法第10页
        1.3.2 分析研究法第10-11页
        1.3.3 归纳总结法第11-12页
2 作曲家刘聪简介第12-13页
    2.1 刘聪艺术生涯概述第12页
    2.2 刘聪艺术歌曲作品概述第12-13页
3 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背景与音乐特征第13-18页
    3.1 声乐套曲《故园恋》的创作背景第13页
    3.2 声乐套曲《故园恋》的音乐特征第13-18页
        3.2.1 结构布局第14页
        3.2.2 歌曲间的逻辑关系第14-15页
        3.2.3 四首歌曲的音乐特征分析第15-18页
4 声乐套曲《故园恋》的演唱剖析第18-40页
    4.1 歌曲的演唱技术分析第18-37页
        4.1.1 演唱中气息的运用第18-26页
        4.1.2 共鸣与声音的控制第26-30页
        4.1.3 声区的统一第30-31页
        4.1.4 清晰的咬字、吐字第31-33页
        4.1.5 四首歌曲的演唱难点归纳第33-37页
    4.2 歌曲的情感分析第37-40页
        4.2.1 歌唱情感在演唱中的重要性第37-38页
        4.2.2 情景理解有助于演唱者把握歌曲情感第38-39页
        4.2.3 想象有助于心理情感的表达第39-40页
5 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教学中合理使用声乐套曲《故园恋》第40-49页
    5.1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含义和作用第40-41页
        5.1.1 “因材施教”的含义第40页
        5.1.2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作用第40-41页
    5.2 声乐套曲《故园恋》中四首作品难易程度分析第41页
    5.3 学生的学情分析第41-42页
        5.3.1 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第41页
        5.3.2 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第41-42页
        5.3.3 声乐表演专业学生与音乐学专业学生学情的对比分析第42页
    5.4 对掌握不同演唱水平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第42-49页
        5.4.1 对掌握初、中级演唱水平的学生采用的手段第42-46页
        5.4.2 对掌握高级演唱水平的学生强调舞台表现力第46-49页
6 声乐套曲《故园恋》在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第49-52页
    6.1 声乐套曲《故园恋》在演唱中的艺术价值第49-50页
        6.1.1 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技巧第49页
        6.1.2 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第49-50页
        6.1.3 套曲《故园恋》的美学价值第50页
    6.2 声乐套曲《故园恋》在教学中的文学价值第50页
    6.3 声乐套曲《故园恋》在教学中的思想价值第50-52页
        6.3.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50-51页
        6.3.2 引导学生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价值观第51-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费师范毕业生职业生存状况调查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下一篇:物理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