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引言第10-14页
    一、选题缘由第1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0-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教化的含义第11-12页
        (二)对教化方法的研究第12页
        (三)关于古代教化方法历史作用的研究第12-14页
第一章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内涵界定第14-23页
    一、中国古代教化与道德教化的含义第14-17页
        (一)什么是教化第14-16页
        (二)什么是道德教化第16-17页
    二、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内涵第17-23页
        (一)何谓道德教化方法第17-18页
        (二)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主要方法第18-21页
        (三)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基本特征第21-23页
第二章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系统分析第23-34页
    一、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三大理论基础第23-29页
        (一)以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第23-25页
        (二)以圣王思想为价值基础第25-28页
        (三)以德治传统为观念基础第28-29页
    二、中国古代道德教化的四种主要方法第29-34页
        (一)启发诱导法第29-30页
        (二)因材施教法第30-31页
        (三)身教示范法第31-33页
        (四)风俗感化法第33-34页
第三章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历史评价第34-44页
    一、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优势第34-36页
        (一)突出道德教化内容的生活特性第34-35页
        (二)彰显道德教化对象的大众性第35-36页
        (三)注重道德教化过程的仪式性第36页
    二、中国古代教化方法的历史作用第36-41页
        (一)推行德治的有效方式第36-38页
        (二)道德社会化的主要手段第38-39页
        (三)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第39-40页
        (四)控制社会的重要手段第40-41页
    三、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主要特征第41-44页
        (一)以国家利益为上第41-42页
        (二)以儒家思想为主第42页
        (三)以地区风俗为依托第42页
        (四)以君主为学习榜样第42-43页
        (五)以奖惩为激励手段第43-44页
第四章 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方法的现代价值第44-50页
    一、将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统一起来第44-45页
        (一)传播国家意志,弘扬政治理念第44页
        (二)维护社会稳定,凝聚大众民心第44-45页
    二、将教育灌输与合理引导结合在一起第45-46页
        (一)坚持正面灌输式的主导地位第45-46页
        (二)强调潜移默化式的辅助功能第46页
    三、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第46-47页
        (一)完善思想政治的显形教育第46-47页
        (二)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第47页
    四、把社会教化与自教自律融为一体第47-48页
        (一)凸显化民成俗的社会教化第47-48页
        (二)强化自教自律第48页
    五、使言传身教与奖惩制度相互作用第48-50页
        (一)强化身教示范的主体作用第48-49页
        (二)建立完善社会道德奖惩制度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国内科技馆开展创客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