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微信语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一、选题缘由第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一) 微信传播方面第12页
        (二) 微信营销方面第12页
        (三) 微信应用方面第12-13页
        (四) 微信语言方面第13页
    三、研究目标、意义和创新点第13-15页
        (一) 研究目标第13-14页
        (二) 研究意义第14页
        (三) 创新点第14-15页
    四、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5页
        (二) 语料调查法第15页
        (三) 比较研究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微信的语用符号第16-30页
    一、微信中语言符号类型第16-22页
        (一) 声音符号第17页
        (二) 声文转换符号第17-18页
        (三) 文字第18-22页
    二、微信中非语言符号种类第22-27页
        (一) 键盘表情符号第22-23页
        (二) Emoji表情符号第23页
        (三) GIF表情图符第23-24页
        (四) 表情包第24-26页
        (五) 照片符第26-27页
    三、微信语用符号主要特征第27-30页
        (一) 多元融合第27-28页
        (二) 交互转换第28页
        (三) 时尚流行第28页
        (四) 灵活性强第28-30页
第三章 微信会话语用特征第30-48页
    一、微信会话第30-33页
        (一) 微信会话模式第30-31页
        (二) 微信会话功能第31-32页
        (三) 微信会话链条第32-33页
    二、微信会话“未必合作”特点第33-39页
        (一) 关于“合作原则”第33页
        (二) 违反量准则第33-34页
        (三) 违反质准则第34页
        (四) 违反关联准则第34-36页
        (五) 违反方式准则第36-38页
        (六)“未必合作”的语用原因第38-39页
    三、微信会话语体特征第39-48页
        (一) 语音特征第40-42页
        (二) 词汇特征第42-44页
        (三) 语法特征第44-46页
        (四) 修辞特征第46-48页
第四章 微信朋友圈语用特征第48-59页
    一、朋友圈语用主体类别第48-49页
    二、朋友圈微名语用特征第49-53页
        (一) 音节特征第50页
        (二) 结构特征第50-51页
        (三) 修辞特征第51-52页
        (四) 文化特征第52-53页
    三、朋友圈表达特点第53-57页
        (一) 编码特征第53-55页
        (二) 解码特征第55-57页
    四、微信朋友圈语用功能第57-59页
        (一) 社交需要,信息共享第57-58页
        (二) 自我展示,获取关注第58页
        (三) 娱乐生活,舒缓情绪第58-59页
第五章 微信公众平台语用特征第59-73页
    一、分类与功能第59-62页
        (一) 服务号及其功能第59-60页
        (二) 订阅号及其功能第60-61页
        (三) 企业号及其功能第61页
        (四) 小程序及其功能第61-62页
    二、公众平台话题分类第62-63页
        (一) 文化类话题第62页
        (二) 情感类话题第62页
        (三) 时事类话题第62页
        (四) 体娱类话题第62-63页
        (五) 教育类话题第63页
    三、微信公众平台文本语用风格第63-64页
        (一) “标题党”标新立异第63页
        (二) 社会热点七嘴八舌第63-64页
        (三) 表现形式多元融合第64页
    四、公众号文本标题语用策略第64-70页
        (一) 开门见山实现言语意图第65-67页
        (二) 别出心裁达到言语意图第67-70页
        (三) 巧妙体现话题第70页
    五、公众平台语用效果第70-73页
        (一) 有效传递消息第71页
        (二) 激发评论互动第71-72页
        (三) 创新阅读方式第72-73页
结语第73-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汉语方言处所标记的语义地图研究
下一篇:从传统走向现代--魏明伦戏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