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7页 |
1.2.1 冷冻鱼糜研究概况 | 第15-20页 |
1.2.2 水溶性大豆多糖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2.3 高光谱无损检测概况 | 第22-27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与分析 | 第29-39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2.3.1 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3.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3.4 灰分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3.5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3.6 分子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7 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8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 | 第33-3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2.4.1 大豆多糖的主要组分 | 第34-35页 |
2.4.2 大豆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 第35页 |
2.4.3 大豆多糖的单糖组成 | 第35-37页 |
2.4.4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水溶性大豆多糖对鱼糜抗冻作用的研究 | 第39-6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4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0-45页 |
3.3.1 鱼糜样品的制备 | 第40页 |
3.3.2 鱼糜pH值的测定 | 第40页 |
3.3.3 鱼糜色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3.3.4 鱼糜水结合能力的测定 | 第41页 |
3.3.5 鱼糜蛋白盐溶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3.3.6 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 | 第42页 |
3.3.7 鱼糜巯基的测定 | 第42页 |
3.3.8 鱼糜Ca~(2+)-ATP酶活力的测定 | 第42-43页 |
3.3.9 鱼糜拉曼光谱的测定 | 第43页 |
3.3.10 响应面优化抗冻剂配方 | 第43-45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45-61页 |
3.4.1 SSPS添加量对冷冻鱼糜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45-53页 |
3.4.2 SSPS添加量对冷冻鱼糜蛋白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53-58页 |
3.4.3 抗冻剂复合响应面设计结果 | 第58-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高光谱快速无损检测冷冻SSPS-鱼糜品质的研究 | 第63-79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3-6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4-68页 |
4.3.1 鱼糜样品的制备 | 第64页 |
4.3.2 鱼糜样品理化特性的测定 | 第64页 |
4.3.3 鱼糜样品高光谱图像获取与处理 | 第64-66页 |
4.3.4 高光谱数据模型建立 | 第66-68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68-76页 |
4.4.1 水溶性大豆多糖对冷冻鱼糜高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2 基于全波段鱼糜理化特性的模型分析 | 第69-72页 |
4.4.3 基于特征波长的鱼糜理化特性的模型分析 | 第72-75页 |
4.4.4 冷冻鱼糜化学信息的可视化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一、结论 | 第79-80页 |
二、创新点 | 第80页 |
三、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