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变长连杆—弹簧模型的引线成形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微电子封装概述 | 第9-11页 |
1.2 引线键合技术 | 第11-14页 |
1.2.1 热压引线键合 | 第11页 |
1.2.2 超声引线键合 | 第11-12页 |
1.2.3 热超声引线键合 | 第12-14页 |
1.3 引线键合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FAB成球技术 | 第14-15页 |
1.3.2 键合技术 | 第15-16页 |
1.3.3 引线成形技术 | 第16-17页 |
1.4 论文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4.3 研究内容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引线成形过程可变长连杆-弹簧模型 | 第19-34页 |
2.1 引线成形过程数学建模 | 第19-25页 |
2.1.1 上升阶段数学建模 | 第20-23页 |
2.1.2 下降阶段数学建模 | 第23-25页 |
2.2 可变长连杆-弹簧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5-28页 |
2.2.1 弹簧系数的确定 | 第25-27页 |
2.2.2 极限弯矩的确定 | 第27-28页 |
2.2.3 引线重结晶的影响 | 第28页 |
2.3 数学模型的算法实现 | 第28-32页 |
2.3.1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 第29页 |
2.3.2 可变长连杆-弹簧模型算法实现 | 第29-32页 |
2.4 引线成形过程数值仿真 | 第32-33页 |
2.4.1 上升阶段数值仿真 | 第32页 |
2.4.2 下降阶段数值仿真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标准弧线数值仿真及实验验证 | 第34-45页 |
3.1 引线成形过程实验 | 第34-38页 |
3.1.1 实验原理及设备 | 第34-37页 |
3.1.2 实验结果处理 | 第37-38页 |
3.2 反向运动的仿真及其可靠性验证 | 第38-41页 |
3.2.1 反向运动的连杆-弹簧模型 | 第38-39页 |
3.2.2 反向运动的仿真与验证 | 第39-41页 |
3.3 垂直上升阶段的仿真及其可靠性验证 | 第41-42页 |
3.4 水平运动阶段的仿真及其可靠性验证 | 第42页 |
3.5 下降阶段的仿真及其可靠性验证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标准弧线引线成形过程研究 | 第45-71页 |
4.1 影响标准弧线形状的因素 | 第45-58页 |
4.1.1 连杆长度对仿真弧形的影响 | 第45-48页 |
4.1.2 热影响区(HAZ)对仿真弧线的影响 | 第48-54页 |
4.1.3 反向运动(RM)长度对弧线形状的影响 | 第54-56页 |
4.1.4 反向运动高度(KH)对弧线形状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 引线的弯矩和曲率 | 第58-69页 |
4.2.1 引线曲率的计算 | 第58-61页 |
4.2.2 反向运动引线变形规律 | 第61-65页 |
4.2.3 引线的弯矩变化规律 | 第65-67页 |
4.2.4 引线的曲率变化规律 | 第67-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复杂弧线引线成形过程研究 | 第71-88页 |
5.1 复杂弧线的劈刀轨迹 | 第71-72页 |
5.2 复杂弧线成形过程的可变长连杆-弹簧模型 | 第72-73页 |
5.3 复杂弧线引线成形过程仿真 | 第73-75页 |
5.4 劈刀轨迹参数对弧线形状的影响 | 第75-80页 |
5.4.1 OA段反向高度对弧线形状的影响 | 第76-79页 |
5.4.2 BC段反向高度对弧线形状的影响 | 第79-80页 |
5.5 引线的弯矩和曲率 | 第80-87页 |
5.5.1 反向运动引线变形规律 | 第80-83页 |
5.5.2 引线的弯矩变化规律 | 第83-85页 |
5.5.3 引线的曲率变化规律 | 第85-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8-8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